今天跟大伙唠唠我选纳克达斯券商的翻车实录。本来不想写,但实在被坑得睡不着,干脆爬起来敲键盘。
起因
去年美股大跌那会儿,我抄底抄在半山腰,持仓直接腰斩。寻思着换个手续费低的平台回本,结果掉进更深的坑。上周连着三天蹲电脑前,把市面上吹得最凶的三家券商全扒了层皮。
实操过程
第一步:直接肉身注册
我拿着身份证挨个开试用账号。第一家要手持身份证拍视频,光对焦就折腾二十分钟,系统提示"嘴唇未动"——敢情还得念咒语?第二家更绝,上传完证件直接弹个问卷,20道专业题做完才让登录,考美股从业资格这是?
第二步:故意输错单测试
我专门在凌晨挂单:
- 券商A买苹果挂200美元(当时市价150),系统秒提示"超出合理范围"
- 券商B同操作居然成交了!吓得我立马撤单,白赔18刀通道费
- 券商C更魔幻,价格输错直接卡死APP,重启后订单神秘消失
手续费实战
我拿1万美金真金白银试水:
券商B:每股收0.005刀,买200股阿里算下来1刀,但每次提现强制扣35刀
券商C:充值免手续费,提现时才发现要收0.15%外汇差价,1万美金被薅走15刀
压垮我的一根稻草
前天券商B突然弹窗说"系统维护",正好赶上美联储加息。眼睁睁看着持仓股票暴跌7个点,打电话给客服,机器人重复了八遍"请稍等",直接断线。等能操作时,账户已经多出个-3000刀的窟窿。
你们以为这就完了?昨天券商A突然锁我账户,要求视频认证。打开摄像头,对面印度客服让我举着身份证唱生日歌——说是防AI诈骗。唱到副歌部分实在没憋住笑场,结果认证失败,资金冻结至今。
现在终于明白:这些券商就像菜市场缺斤短两的秤,你以为在算手续费,人家早把你本金当砧板上的肉。什么狗屁测评都是扯淡,真要测就准备好钱,亲自跳坑里试试深浅。反正我这波学费交完,股票账户还剩五千八,够给孩子买半年奶粉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