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需求
前两天整理抽屉,翻出几个前些年买的金戒指和一条断了的手链,放着也是落灰,正好最近金价涨得不错,就琢磨着找个地儿变现。
打开手机地图输入“黄金回收”,周围一下子冒出十几家!花多眼乱,但地图上的评分水分大,差评真假难辨,感觉靠这个选有点悬。
启动筛选
还是老办法实在:在本地论坛和业主群里直接吼了一嗓子。群友七嘴八舌推荐了几个名字,我专门留意那些反复被提到的店。特别记下了两家本地人提得最多的金店名字,一个在城西老街,一个在东边商圈。
实地踩点第一家(城西老街)
这家店门脸不大,在老街中间,里面灯光挺亮堂。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大叔,穿着旧中山装。我把东西拿出来,他二话没说,先从柜台底下掏出个小小电子秤,然后拿出个喷枪式的小工具,“啪嗒”一点火,对着我那条手链烧了一小块——他说这叫“验成色”。烧完那小金子块红彤彤的,冷却后亮得反光。
- 报价过程:老板对着当天上海金交所的挂牌价表,掏出计算器按了一通,扣了个XX%的“损耗费”和XX%的“手续费”,给我报了个价格。感觉砍得太狠了,心里没底。
- 氛围:大叔话不多,但态度还行,店里贴了营业执照和回收资质复印件,也算安心点。
转战第二家(东边商圈)
这家明显新派多了,开在商业街二楼,像个小珠宝展厅。柜姐穿制服戴手套,流程规范得像银行。
- 专业感:东西递给柜姐,她直接拿到旁边一个专门的检测台操作,隔着玻璃都能看见里面高级的检测仪器在转。
- 透明坑:测完了在电脑上给我显示实时国际金价,然后一项项说明他们的报价构成,扣点也比城西那家低点。不过重点来了:她拿出电子秤称重时,我特意瞟了一眼自己手机备忘录里之前在家里记录的克重——秤上数字跟我记得的差了0.3克!柜姐赶紧解释可能是秤误差或者上次称的不准?我嘴上没说心里打了个大问号。
意外收获(转角的惊喜)
从商圈出来,去隔壁街买奶茶,无意间瞟见一家很不起眼的小铺面,玻璃门贴着“高价回收黄金”。老板是个本地口音很重的阿姨,看我在门口张望,主动招呼进去坐。
这家真是朴素,啥高级仪器都没,就一台旧式天平秤!阿姨把我戒指放上去,还用了那种标准的小砝码一点点加,称得慢但看得真清楚,克重跟我记录的分毫不差!关键她报价是按照金交所挂牌价直接减一个固定点数,简单明了,算下来比第二家还要稍微高一点。阿姨得意地说这条街老街坊都知道她家实在,秤几十年没换过,准头没得说。
我的选择
选了三家里面价格最合适的城西大叔,因为他家手续相对规范,扣点虽然高一点但提前说明了,秤也准(我偷偷用自己带的一小段标准金链测了)。至于那家高大上的商圈店,秤上那点误差像根刺卡着;而转角阿姨家虽然秤放心价格但没看到营业执照,回收凭证看着也简单,图个安心放弃了一点点差价。
事后总结
- 别光看环境:排场大的不一定最小铺子也可能有惊喜。
- 克重必对!自己提前在家记录好克重(厨房电子秤就行),现场核对秤的准确度,差0.1克都是钱!
- 扣点明细要死缠烂打问清楚:损耗费?手续费?检测费?有没有其他杂七杂八的?必须白纸黑字写在回收单上。
- 靠谱证件是底线:营业执照、回收资质复印件,拍个照片存手机心里才踏实。
- 本地推荐挺有用:特别是老街坊常去的老店,经得起时间考验,省去了自己试错的成本。
拿到钱,感觉像意外发了笔小财,开心!不过下次要卖,估计会先去找城西大叔聊聊价,顺便再蹲蹲街坊有没有新推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