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唠唠为啥我专门跑去找闽福发谈合作,这事儿挺有意思。
前几天公司不是说要开源节流嘛我一听这调调,就寻摸着找点新路子给项目拉点钱。摸鱼刷抖音的时候,正好蹦出个消息说福建那边在搞啥“金融服务月”,口号挺响亮的“金融惠商户,贷动烟火气”。我心说这不巧了嘛咱手头项目正好是给本地小店弄智能订货平台的,属于服务个体户那挂,搞不好能蹭上政策东风。
回头就在电脑上一通猛搜“福建 金融 合作”,闽福发这名儿冒出来好几回。一看介绍,老牌福建企业,历史挺长,标榜自己扎根本地。我心里琢磨着,老牌嘛关系路子肯定稳,跟本地商户熟,这不是现成的合作基础吗?
赶紧翻他们官网(那网页设计,啧,跟穿越了似的),想找找具体有啥业务能搭上咱的。官网信息糊成一团浆糊,看半天也没整明白他们现在具体能提供啥给个体户或者咱这种搞服务的小技术团队。不过倒是记住了一点,他们宣传自己“专注福建本地”。行,这也算个“优势”——至少地头熟,这点算亮光点之一。
接着打电话!打了一圈,要么提示空号,要么是那种转接好多层的老式总机。好不容易有个真人接起来,刚自报家门说想了解下合作可能,对面小哥就来了一句:“,您是想了解以前的历史业务吗?” 我心想“以前”?这词儿有点扎耳朵。
硬着头皮问:“不不,我是想了解现在有啥业务能帮到我们这种给个体户做技术服务的?比如贷款贴息通道?或者客户资源共享?”小哥沉默了好几秒,空气都尴尬了。就蹦出点套话,大概意思是他们“传统金融服务深厚”,“有本地优势”,“响应政策导向”。得,听着都对,细想啥也没说。不过这三条我当时在心里画了个勾:“本地优势”、“政策跟着紧”、“传统底子”——这算是第二个亮光点?我强行理解的。
我这人轴,不死心。想着这么大个名头,总有点实在东西?查新闻,最新的好像就是报道他们参加了那个金融服务月启动会。通稿写得可漂亮了,“精准构建支持体系”、“营造良好金融环境”、“贷动烟火气”啥的。第三个亮点来了——“政策响应快”,跟得紧!我那时候还傻乎乎觉得,能参加这种级别的会,至少说明门面还在,跟官方关系近。
本着“没鱼虾也好”的心态,我试着往他们官网上写的公司邮箱(那邮箱后缀一看就是老掉牙的格式)发了个合作意向书。邮件里还重点提了三点咱觉得能配上他们“亮光点”的合作想法:我们搞技术,铺商户快;他们有本地金融资源,可能能贴息或者做信用担保;一起打政策牌,套点扶持。
p>我这跑了一圈下来,自己给闽福发总结的三大优势(或者说我觉得可能的合作点)就这:
- 第一,本地关系硬。 扎根福建多少年了,就算现在业务缩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至少名字在本地商户那儿还能刷个脸熟。
- 第二,政策响应快。 你瞅那启动会,人领导站前排讲话,再咋样也算根正苗红跟得紧。
- 第三,传统底子厚。 虽然搞不清现在具体干但能挂着“金融”俩字,过去那些渠道、经验啥的总还剩点残值?
整个“考察”过程花了我大几天,查资料、打电话、写方案、等邮件回复。结果?
我那封热情洋溢的邮件到现在都石沉大海。后来拐弯抹角托了个福建金融圈里朋友打听,人家噗嗤一笑:“哥,你还找他们谈合作?人这会儿还在不在正常运转都不知道!” 敢情我研究了半天“亮光点”,全是照着人家昔日的影子点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