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刷炒股群看见有人喊拓日新能要起飞,我心说这公司名字听着耳生。赶紧打开电脑开搞,就想整明白这玩意儿明年能值多少钱。
第一步:找目标价在哪儿标着
脑子里第一个念头就是“看券商报告呗”。打开常用的金融软件,手指头噼里啪敲进去“拓日新能”,一瞅研报栏,结果傻眼了——最新报告还停留在半年前!里头说的都是当时的行情,跟明年目标价一毛钱关系没有。
不甘心,又换了个平台搜。这回倒是看见几个分析师名字挂着拓日新能,点进去仔细一瞧,差点骂出声:全是预测今年业绩的,连个“2022”的字影子都找不到,这不是逗我玩嘛
第二步:盯实时“预测”数据
券商报告靠不住,转战软件里那个“分析师目标价”功能。一刷新,好家伙,数据跳出来了:
- 平均目标价直接怼到10块5毛5
- 最高那个更狠,喊15块6
- 最低的也有8块出头
当时股价才6块多,看着这堆数字,心里那点贪念蹭蹭往上冒。
第三步:扒细节
兴奋劲儿刚上来,职业病犯了——得看它是怎么算出来的!点开详情往下扒拉:
结果发现,这些“预测”水分大得很:
- 好几个所谓“目标价”,根本就是好几个月前的报告,股价早不是那会儿了
- 发布预测的券商少的可怜,总共才三家在那儿唱戏
- 所谓的“平均值”压根儿没剔除极端值,那个喊15块6的,纯粹是野鸡喊价
看完心凉了半截。正好群里又有人吹风,我干脆直接打电话问了个做光伏行业的老哥们。他听完嗤笑一声:“老哥,这公司产能拼不过第一梯队,技术路线也没啥突出,现在硅料涨成这样,它夹中间毛都快被薅秃了,你还看目标价?” 末了补了句狠的:“今年目标价?能把债务理顺别暴雷就算它赢!”
第四步:撞到鬼了
本来已经打退堂鼓了,习惯性手一滑点开了公司官网。正好看到个“诉讼公告”挂着,好奇点进去读了两行,吓得手机差点摔了——公司自己都跟人在法庭上互相掐脖子!公告里全是官司细节。这还研究个锤子目标价?别哪天突然ST了都算运气好!
折腾一上午,从激动到手痒,再到拔凉拔凉,直接死心。回头看见股票软件里那个醒目的“10.55”,感觉就像电线杆上的假广告。
这事儿给我的教训就一条:目标价这玩意儿,尤其是冷门小票,纯粹是给你挖坑用的。真信了往里跳,摔死都找不到人赔医药费!有那功夫瞎猜数字,不如看看它厂子里机器转不转、钱够不够还债来的实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