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刷手机看到靖远煤业蹭蹭涨,心里痒得不行,琢磨着要不也跟风买点?结果一搜,嚯,满屏都是啥K线图、MACD,看得我眼冒金星。这玩意儿跟天书似的,我一个普通上班族哪懂这些门道?干脆一拍大腿,自己动手研究,就不信找不到几个普通人也能看懂的硬指标!
第一步:瞎买撞南墙
刚开始真叫一个愣头青,就在软件里瞎翻。看见前阵子煤炭股发疯似的涨,靖远也跟着冲,脑门一热就买了千把块试试水。买完心里直打鼓,涨了嘿嘿乐,跌了就抓瞎,完全跟着感觉走。后来跌得爹妈不认,心一横割肉跑了,纯粹给市场送温暖。回头复盘,发现自己连这公司靠啥赚钱、能赚多少都不知道,纯粹是瞎子摸象。
第二步:扎进资料堆里找“人话”
吃了亏总得长记性?打开年报季报,厚得能当砖头使。硬着头皮啃,啥“毛利率”、“归母净利润”,一堆名词砸过来,差点把我砸晕。干脆摊开本子,看到数字就抄下来,一边抄一边想:这玩意儿跟钱袋子到底有啥关系?翻来覆去对比几年的数据,总算挑出三个看着最实在的:
- 欠债多不多(负债率):先瞄了眼总欠债除以总家当的比率,好家伙,前年还像个稳健大叔,去年突然蹿高一大截,跟隔壁老王借钱买房似的。这指标猛一跳,心里警报就响了——赚的钱够还利息不?别整到赚的还没利息多!
- 赚的钱够不够稳(营业利润率):接着扒拉他们扣掉成本还剩多少利润。去年卖煤看着挺火,可这个比例反而缩水了!我琢磨着,怕是煤价贵了,或者人工材料这些成本咬掉了一大块肉?要是利润越摊越薄,就像奶茶店疯狂促销,热闹是热闹,到手没几个子儿。
- 每股到底赚了多少钱(基本每股收益):死磕每股赚的钱。别看去年数字比前年高点,仔细一算账,原来是因为公司使劲压成本、搞内部优化才撑起来的。今年要是没这狠招,或者煤价不争气,那这个“好成绩”水分可就大了。
第三步:把指标当“照妖镜”
把这仨指标往上一套,思路瞬间清晰了:
- 欠债太高 → 抗风险能力打折扣,万一煤价或者市场风向不对劲,容易翻船;
- 利润被挤压 → 说明生意没表面那么风光,钱难赚了;
- 每股收益靠“省”出来 → 不是真靠卖煤实力硬气,长久看有点虚。
回头再看看股价上蹿下跳的样子,对得上!消息面、政策吹点风它就兴奋,但业绩指标这“基本功”露出疲态,哪撑得住一直涨?现在看股价走势,脑子里自动对应这几个指标变化,感觉摸到点门道了。不过咱也不敢说准,股票这玩意,大佬们咳嗽一声、政策风一刮,变数多着!但至少心里有杆秤了。
结论嘛就一句:咱小散看不懂天书,盯死欠债多不多、钱难不难赚、每股分到几毛钱,三个数一比划,心里能踏实一大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