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有个粉丝私信问我怎么选杭州的私募,我啪就把聊天记录甩过去——结果人家反手给我发来个截图:去年跟风买的某明星私募,今年亏得妈都不认。好家伙,这事整得我坐不住了,干脆撸起袖子自己干。
自己瞎选的惨痛教训
去年听楼下炒股大爷吹得天花乱坠,脑子一热跟风买了两家私募。打开手机银行查收益那会儿,手都在抖:一家-18.7%,一家-9.3%,连余额宝都没跑赢。气得我蹲阳台上抽了半包烟,这钱够我喝半年奶茶了!
开始地毯式排查
先把杭州带"私募"俩字的公司名单全扒拉出来,好家伙四百多家!接着打开天眼查挨个筛:
- 成立<5年的直接叉掉——连牛熊市都没经历过吹啥牛逼
- 管理规模<10亿的pass——盘子太小容易暴雷
- 高管从业<10年的跳过——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筛完剩下三十多家,我对着电脑眼都看绿了。
关键指标大乱斗
专门腾出周末两天泡在咖啡馆,把三十多家最近三年数据全拉出来比划:
- 年化收益低于15%的踢走
- 最大回撤>20%的不要
- 夏普比率<1.2的拜拜
服务员中途来续杯三回,看我的表情像看神经病。
跑断腿的实地调研
筛剩十家后开始玩真的。托朋友约了五家上门拜访,结果有两家直接露馅:
- A公司号称在钱江新城顶级写字楼,实际藏在居民楼改的办公室里
- B公司总监吹牛时频频看手机,后来发现是在抄别人家研报
剩下三家倒是正经,但其中一家的交易员电脑屏保竟是"明天会更好"——大哥这flag敢立?
终极PK见真章
三家让分别模拟100万组合,实时追踪三个月:
- 甲公司策略激进,单月暴涨15%后又暴跌8%
- 乙公司稳如老狗,三个月稳步爬升9%
- 丙公司骚操作不断,收益曲线比心电监护仪还刺激
熬夜整理完数据那晚,盯着表格突然笑出声——当初自己买的两家垫底货,连前二十都没挤进去。
最终拍板留了三家备选,具体名字在这就不说了。反正选私募跟找对象差不多,外表光鲜的未必靠谱,关键得掀开底裤看真章。下周打算去他们重仓股的公司门口蹲点,咱就是说调研得比狗还勤快才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