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差点在项目会上出洋相,都怪我没搞清国投公司的底细。事情是这样婶儿的:领导让我整理合作方背景材料,翻到某家挂着“国家”名头的投资公司,想当然在汇报材料里标注了“央企”。结果被财务老总当场揪住问:“这家去年亏损二十亿,你确定是央企?”回来一查我人傻了——这玩意儿压根儿不归国资委管!连夜翻资料加请教体制内老同学,总算摸出门道。下面就把踩坑过程掰开了揉碎了说。
第一招:看它“爹”是谁
起初我以为名字带“中国”“国家”的全是央企。拿着某能源集团官网截图得意洋洋找同学验证,他嗤一声笑了:“福州也有家'中国XX集团',你猜归谁管?”顺手甩给我查股权结构的笨办法:打开天眼查扒它祖宗十八代。国资委当大股东的铁定是央企,要是什么市财政局、省国资委控股就是地方国企。可查到中储粮时卡壳了——国资委占股51%,剩下49%股权像雾像雨又像风。
第二招:挖它“户口本”
不服气又试了查官网领导简历。央企高管清一色中组部任命,简历里藏着厅局级之类行政级别。当我兴冲冲点开某省投资集团官网,领导班子介绍页赫然写着“企业管理硕士”“曾任某某银行副行长”——全是市场化头衔,半个行政级别都抠不出来。打电话问行政办公室,对面永远在忙音。后来同学提点才懂:这类政府亲儿子根本不对外暴露编制!
第三招:看它“吃什么饭”
熬夜查资料查到头秃时,同学发来段语音点醒我:“你就看它干不干脏活累活!”央企要赚钱要拼世界500强,国投公司专干三件事:
- 替政府接盘赔钱项目——地铁修一半没钱了?国投上!
- 给地方企业输血——快破产的老棉纺厂?国投养着!
- 搞民生基建——偏远大桥十年收不回本?国投垫资!
折腾到凌晨三点终于开窍。现在我的土味鉴定三步走:谁管人(中组部/地方)?谁管钱(国资委/财政局)?干什么活(赚面子/擦屁股)?上周去某开发区考察,对方吹嘘“央企背景”,我当场笑眯眯问:“贵司领导是厅局级还是处级呀?”对面总监擦汗的样子贼解压。这套方法论塞进备忘录了,下回谁再搞混我跟谁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