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个起个大早,琢磨着最近空调圈动静不小,尤其海立股份老被拎出来说。寻思着搞个文章梳理清楚。说干就干,边查边理边记,给你们盘盘我捣鼓这事儿的全过程。
第一步:找信息,四面八方搜
我先把电脑拽过来,开浏览器。脑子里先蹦出几个地儿:正经的官方公告、靠谱的财经新闻网站、还有几个混得熟的行业分析公众号。关键词嘛“海立股份 最新”、“空调压缩机 趋势”、“制冷展 新技术”,敲得手都酸。
重点捋出来几个:
- 看到公司公告,提了上半年业绩预告,说是有点压力;
- 翻到个券商研报,讲海立跟格力那点儿股权关系可能有新变化,市场猜来猜去;
- 新能源车这块儿有报道提了句,海立在车用压缩机的项目推进挺快;
- 制冷展刚结束没几天,逛完展的大V都说,变频技术、环保制冷剂吵得凶,各家都在憋大招。
信息一多,我赶紧在笔记本上划拉,记时间点、记数据(哪怕是模糊的)、记哪家媒体说的,方便回头核对。
第二步:拼拼凑凑,看清行业走向
光看海立一家不行,得把它放回行业大锅里煮着看。我把那些散碎的信息点归拢归拢。
- 大的方向: 瞅着国家对节能减排要求越来越严,变频和“双碳”(就是低碳环保)绝对是主旋律,谁不跟着走谁掉队。
- 同行都在干 格力美的这些巨头砸钱研发狠着,新品一堆堆往外冒;一些公司开始瞄上了“热管理”,车里面空调暖风啥的系统打包解决。
- 海立的位置: 传统空调压缩机这块是它的老底子,但大伙儿的胃口都在变小(下游市场不太给力),压力山大;新能源车用的压缩机是个亮点,算增量市场,但竞争也是红海,得能扛住。
这么一摆,海立的处境就清楚了:老本行承压,新赛道有戏但厮杀也猛。
第三步:把“关键点”揉巴揉巴
信息收齐了,趋势瞄好了,该挤干水分,捞硬货了。我自己在脑子里打架,琢磨哪个点大家伙儿最该知道。
定下来这几个硬核的:
- 业绩看点: 下半年天热不热?老旧小区改造给不给力?还有家电下乡的东风能不能吹到它?这都直接影响它老买卖能挣多少。
- 股东关系这锅粥: 格力爸爸还管不管?市场都在伸着脖子等下一步咋弄,这不确定性让人心里直突突。
- 新能源车这块肉: 合作的车企靠不靠谱?订单能不能真落地变成钱?量产爬坡顺不顺溜?这是它未来能长多大个的关键。
- 技术跟不跟得上: 人家都在变频、低GWP(就是环保制冷剂指标)上狂奔,海立研发的钱够不够?步子快不快?慢了可就吃灰了。
怕自己想歪,我还特意找了份同行报告对比了下,确认这些点确实是重点。
第四步:码字儿,摊开来写明白
心里有谱了,开始往文档里敲字儿。怎么写让人看着不费劲儿?我分了块儿:
- 先扔个“肉包子”: 开头直给,海立最近有啥大消息(业绩预告、股权动态),为啥现在关心它(夏天了,行业变天了)。
- 挖个中段“矿脉”: 空调行业这个大背景啥样?有啥大风向吹着(变频、“双碳”压顶)?同行又在玩啥花样(巨头砸钱、热管理)?海立自己站在哪儿(传统承压,新能源搏机会)?
- 重点砸“硬石头”: 把前面筛出来的那四个关键点挨个揉碎掰开讲,业绩影响因素、股东谜题、新能源项目实质进展、技术追赶这事儿急不急。
- 收个“小尾巴”: 简单总结下,看海立得盯着哪几个地方:短期老生意恢复力,长期新买卖有没有谱,股东这事儿的进展,还有它技术家底硬不硬。
写完通读两遍,把绕口的句子咔嚓掉,把“空气能”、“热泵”这种词换成更白的大白话,实在去不掉的专业词加个小括号解释。
这整个流程折腾下来小半天儿。为啥我敢唠这么细?记得去年帮朋友看家电股,硬啃了三天空调报告,那真是把产业链上下游关系摸了个遍,啥压缩机成本占比、上游原材料波动影响门儿清,这回写海立,那些知识点直接就蹦出来了,不然光搜资料就够喝一壶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