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开始就是瞎琢磨,觉得中小板市场火得不行,但具体买哪个etf,脑子里一片空白。这玩意儿跟买菜似的,总不能随便抓一个就往钱包里塞?我决定好好研究一番,免得自己亏本又糟心。
动手查资料那会儿
我先打开手机,在常见的几个投资app里一通乱翻。那些推荐列表长得要命,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就记了个笔记,列出最常被提到的三个热门基金:A公司的小板动力、B公司的中小精选、还有C公司的红利宝。这三个名字听着都挺唬人的,但里面到底有啥区别?我马上就开始比较它们的基本指标。
我点开A公司的小板动力,盯着看了半天,发现它的管理费挺高的,一年要0.8%,我一算账,这不是在割我韭菜吗?要是钱不多,光这笔开销就够我吃顿火锅了。我又扒拉出它的过去一年回报率,也就涨了15%,感觉平平无奇。这让我有点泄气,我就想,换个试试看。
B公司的中小精选倒是便宜点儿,管理费才0.5%,我嘀咕着,这个还行,能省下钱。但再一看,它的规模太小了,才几亿块钱,我担心哪天它突然不见了,我的辛苦钱打水漂。这玩意儿就跟买了个山寨货似的,一不留神就没了。我还在网上找用户评论,结果一堆人抱怨赎回慢得像蜗牛爬,搞得我心头一紧。
轮到C公司的红利宝,我抱着一丝希望,点开它的细节。它分红挺勤的,三个月发一次,我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这可都是真金白银!我扒拉了去年数据,它涨了20%,比其他两个强不少。但缺点也来了,它投资范围窄,偏重某些行业,万一行业崩了,我不得哭爹喊娘?我看完这三个,手指都划累了。
总结发现和我的决定
我把所有笔记摊在桌子上,挨个儿对比了一番:
- A公司的小板动力:管理费高,回报一般,太烧钱了。
- B公司的中小精选:便宜但风险大,像个定时炸弹。
- C公司的红利宝:分红多,回报高,但行业集中了点儿。
这过程真像菜市场砍价,比来比去,我觉得C公司的红利宝最适合我这种求稳的主儿。毕竟省心点赚点钱就行,别搞得跟坐过山车似的。我就直接买进了一笔,结果上手一试,还真没失望——分红一到账,我就带着老婆孩子下了顿馆子,大家乐乐呵呵的。
搞完这回研究,我长了个记性:投资这东西,别光听别人吹牛逼,自己动手扒一扒,才能少踩坑。以后再有朋友问,我就直接拿这故事说事儿,省得他们白忙活一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