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干就干的对比
上周三刷手机,看到中欧那学费数字给我惊得手一抖。74万!好家伙,这得卖多少斤小龙虾?立马打开电脑新建了个Excel表,标题就叫“这钱花得值不值”。
键盘敲得啪啪响:长江商学院78万,北大光华45.8万,清华五道口68万,香港那几个更吓人,直接奔着百万去了。鼠标滚轮往下拉,越看越觉得中欧这价码居然有点像超市打折区里的黄标货——在一堆天价里显得格外顺眼。
跑断腿的实地考察
前天特意请了天假,混进中欧校园里当“隐形人”。捧着杯咖啡蹲图书馆角落观察,发现个挺有意思的事:好多老外抱着笔记本叽里呱讨论,墙上贴的小组作业全是英文。随手拍了张课程表发给我那在投行上班的表弟,他秒回:“卧槽这师资阵容,我们公司挖人都要排队!”
- 撞见个巴西小哥问路,直接拽着我聊了十分钟,说他们国家石油公司高管全在这儿镀金
- 偷偷翻毕业生墙发现,某个小国首相照片夹在人群里毫不起眼
- 洗手间听到俩中年大叔抱怨全英文论文写得头秃,口音像极了我们东北卖煤的老板
跟钱过不去的账本
昨晚把计算器按得冒火星子。北京某985的MBA二十多万看着便宜,可扒拉毕业生去向,多的是回老家考公务员的。再看中欧去年就业报告:平均年薪76万,国际岗位占四成。掏出手机打开房贷计算器,把74万学费分二十年平摊,发现每月才还三千多——这钱在我们小区连车位都租不起。
今天中午约了在四大当HR的大学室友吃饭。她筷子夹着水煮鱼直摇头:“我们招管培生,看到中欧简历直接放VIP池子,其他商学院的还得先过英语笔试。” 说着把手机递过来,屏幕上赫然列着她们公司的Target School名单,中欧俩字在顶端闪闪发光。
那脚油门
回家路上经过小区中介,橱窗里贴的学区房每平涨到十六万。突然就通了:中欧这价格在顶级商学院里算良心,相当于用买经济舱的钱坐了个超售的商务舱。虽然挤是挤点,但下飞机能走VIP通道!刚把报名表拖进邮箱附件,老婆突然探头问:“儿子幼升小择校费二十万,你看...”我鼠标啪地点了发送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