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好有空,把我之前折腾300639千股千评的实战过程捋一遍。这东西看着花里胡哨,用不好真抓瞎。
刚开始,我也搞不懂这玩意儿
就上个月,我朋友说炒300639要看千股千评做参考,挺重要。我就跑去搜了。结果好家伙,页面一打开,红红绿绿的线条跳来跳去,下面还有一堆密密麻麻的评论,说啥的都有:有人喊“冲”,有人吼“快跑”,还有人分析得头头是道……我盯着屏幕愣了半天,感觉像进了菜市场,吵得脑瓜子嗡嗡的。完全懵逼,根本不知道信谁的!
硬着头皮自己试
光杵着看也不是事儿,我就想,挨个点开那些“专家”或者“机构”的点评看看。结果发现不少看着像模像样的长文分析,点开一看日期……我的老天爷,三个月前甚至半年前的都排在最前面!这玩意儿时效性多强,过时的分析跟馊了的饭有啥区别?纯粹浪费时间。
我就琢磨着,得先学会筛选时间。在页面上找到了日期选项(有时候它藏得比较深,在角落或者下拉菜单里),立刻调成只看最近一周内的评论。世界瞬间清净了不少,新近的观点浮上来了。
然后就是面对海量观点。我发现一个技巧:
- 绝不只看一条评论就下那些说得特别绝对的,喊“必涨”或者“必跌”的,我直接划过去。十个里面九个半是瞎嚷嚷。
- 专门去找那些带着理由的评论。比如说“最近这个业务订单有突破,所以我觉得有机会”或者“注意到某个月份的财报数据下滑了,风险比较大”。哪怕我不懂他说的这个业务具体是至少人家摆出了点“证据”,不是凭空瞎猜。
- 重点看多个观点里重复提到的东西。比如看到两三个不同的人都在提醒“最近资金有流出迹象”,或者都在提“某个政策要落地了”。这种重复出现的点,很可能就是个关键信号,值得我自己再去查证下具体是
差点翻车的教训
有次就是偷懒了。看到一个评论挺长的,引用了一堆数据,说得信心十足,我差点就被忽悠着跟着操作了。幸亏那天手头有点别的事耽搁了没动。结果第二天再看,好嘛股价走势跟他预测的完全是反方向!我一身冷汗,赶紧又去翻其他最近的评论,发现那条评论下面的回复里,已经有懂行的人在反驳他引用数据的错误了。这个教训真值钱:再长的分析,也得想想有没有人出来唱反调,别光听一家之言!
现在我是这么用的
折腾了这么几回,我现在用千股千评就简单多了:
- 一打开,先调时间!只看最近一周甚至三天的,过时的直接过滤掉。新鲜度很重要。
- 快速扫一遍,找“有料”的。那种只喊口号的、特别情绪化的、或者把话说得太死的,直接忽略。专门挑那些写了具体理由(比如某条消息、某项数据)的观点看。
- “找共识”和“找争论点”。看最近好几个人都提到了同一个利好或利空因素?标记出来,这个得重点关注。看对同一个信息有截然相反的解读?那更要留意了,说明这里有分歧,不确定性大。
- 永远只当个“信息筛子”。我从不在千股千评里找“买卖指令”。它就是个帮我发现潜在要点和关注方向的工具,比如看到几个人都在提某个政策影响,那我就会去查查这个政策原文;都在说某个数据变化,我就去找找这个数据公布的官方来源。决策,还得结合公司基本面、市场大盘情况,综合自己判断。
说白了,千股千评就是个各路信息的集散地,关键看你怎么淘金子、怎么排雷。别指望它直接告诉你答案,把它当个提醒器、探测器用,能省你不少自己到处瞎找的功夫。具体咋筛、咋用,就是我上面这套笨办法,亲测有效,反正我这段时间看300639是清楚多了。这份心得,大伙儿可以试试,好用的话小本本记下来也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