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闲着没事刷手机,突然瞄到账户里买的交银施罗德,心里咯噔一下——这玩意儿好像躺了大半年没动弹?赶紧打开理财APP查账。
一、先看历史收益
手指戳开明细,直接翻到近三年收益率。好家伙,年化写着“-3.2%”,红色加粗的那种。往前推五年倒是绿的,年均也就3.7%,旁边余额宝收益曲线都比它支棱。心里默算了下:假设去年投了十万块,现在账户怕是连九万八都悬,这还不算申购赎回费。
二、手贱查了持仓
不死心点开季度报告,想看看钱到底去哪了。白酒、医药、新能源排前几位,全是去年跌得妈不认的赛道。往下拉到“资产变动”,发现基金经理三季度刚割了消费股换成半导体,结果半导体当月直接跌穿平台——合着这是精准踩雷?气得我把手机往沙发上一扔。
三、管理费差点闪瞎眼
躺了五分钟又捡回手机,这回专门扒拉费率表。管理费1.5%/年,托管费0.25%,还有赎回费梯度卡着时间。按十万本金算,每年啥都不干先扣1750元!关键是这三年基金净值在跌宕中一路向下,管理费倒是雷打不动按月扣。瞬间理解为什么银行理财经理推荐它时笑得像朵花——这提成怕是比我的收益还高。
四、血泪总结时间
盯着账户里绿油油的数字发呆十分钟,干了三件事:
- 把“定投自动续费”的勾给取消了
- 截图当前亏损金额发朋友圈配文“当代慈善家”
- 转手把零钱通里的奶茶钱加仓了券商ETF
现在逢人就劝:“别看广告词吹得天花乱坠,先查查它这几年有没有跑赢通胀”。那些宣传页上印的“金牛奖”“五星评级”,跟我账户里实打实缩水的钱比起来,跟超市促销标签似的——谁信谁傻。
PS:昨天路过银行又看见他们推新基金,海报底下那行“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的小字,现在瞅着跟免责声明似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