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投了点儿钱在货币基金里,琢磨着稳稳妥妥赚个利息,结果收益一会儿高一会儿低,跟坐过山车似的。我这心里直打鼓,心想这波动咋整?总不能干瞪眼。我开始自己动手试试看,从零摸索起来。
我拿出手机打开基金APP,盯着屏幕翻来覆去看历史记录。先对比了最近几个月的收益曲线,发现波动大的时候都是在市场消息多的时候,比如央行调息、节假日啥的。我就试着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儿,就是刷一刷行情变动,随手记在笔记本上。
折腾了几天,我琢磨出点门道,发现收益波动跟仨关键指标关系最大。我决定死盯这些指标不放,免得再吃哑巴亏。
盯牢七日年化收益率
一开始我光看每日万份收益,觉得它变动太快,容易慌神。后来我转去盯七日年化收益率,因为这东西像是个小平均,稳稳当当的。我亲自下载了个计算器APP,每天输入数据算一遍,还和同类基金比划比划。发现只要这个数保持在3%以上,基本波动就不怕大。盯了半个月,波动确实小不少,心里踏实多了。
留意基金规模大小
第二个指标是基金规模,我以前压根没当回事儿。实践后我才懂,规模大的基金稳如老狗。我专门选了几个大盘基金测试,天天查它们的规模数据,发现每当规模突破百亿时,收益就没啥大起大落。相反,小盘基金动不动就跳水,害得我把钱挪到大基金里,这下波动问题就缓了好多。
观察基金经理变动
这个指标是我意外发现的。刚开始我光盯着数据,没注意人。结果有天看到新闻说某个基金换经理了,立马去查收益记录,发现新经理一接手,收益率就忽上忽下。我赶紧在手机里设了提醒,每周刷基金经理履历和变动消息。要是发现新面孔上来,我就多观望几天,避免被折腾。实践下来,换经理时少操作,收益居然慢慢爬回去了。
整套实践折腾了个把月,从瞎操心到有序盯梢,收益波动明显小了。现在日常操作简单得很:早上刷七日年化,午休查基金规模,晚上扫经理动态。坚持下来,钱袋子没那么抖了,睡得也安稳。这事儿教会我,波动不怕,就怕你不盯关键点——跟种菜似的,浇水施肥盯好了,自然长得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