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得从我刚玩基金那会儿说起。当时刷手机看到个推荐,脑子一热就跟风买了只热门基。那天下午三点前手忙脚乱下单,还觉得自己可机灵了——结果第二天打开软件就懵了。
当净值撞上估值
那天刚开盘我就盯着预估涨幅傻乐呵。绿色加粗的+1.38%!连中午吃红烧牛肉面都多加了份卤蛋。结果下午三点多刷新一看实际净值,啪叽跌了0.25%!碗里的卤蛋突然就不香了。
自己动手做对比
我找了个小本本开始人工记录:
- 9:30:估值显示涨0.6%
- 11:00:估值飘到涨1.05%
- 14:30:居然又变成跌0.4%
- 16:00:实际涨幅:-0.3%
这么蹲了整整五天,搞得我对象以为我在搞什么金融犯罪。发现个规律:白酒基估值像心电图,上蹿下跳的;医疗基估值像条死鱼,净值和它差老远。
抓个真专家现场教学
正好楼下银行来了个老基金经理做讲座。散会时我直接堵住他问关键问题。老头乐呵呵掏出手机,指着交易软件说:"你看这个估算值..."
- 像天气预报:拿着昨天的卫星云图猜今天会不会下雨
- 净值是实况:窗户外面噼里啪下冰雹
- 大盘突然跳水,估值系统CPU直接干烧了
人家直接甩给我个实战例子:有年双十一,消费基金估值显示暴涨,结果晚上曝出假货新闻,净值暴跌6%。那天抄底的人,天台风挺大的。
现在我的土办法
现在买基可淡定了:
- 15点前瞄两眼估值当参考
- 真金白银只看晚8点更新的净值
- 定投闹钟设在14:50,免得被波动吓得手抖
上周同事就是看估值加仓,结果被QDII基金的实际净值背刺了3个百分点,气的这两天都在吃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