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琢磨着把芯片公司排名这事整明白时候,可费老劲了。原本寻思不就是上网查查谁规模大、名气响吗?结果一搜,好家伙,全是广告软文,吹得天花乱坠,根本分不清哪家真有料。只能自己动手,蹲了两天图书馆,把近三年技术专利、行业报告啥的翻了个底朝天。
起手就是个"乱"字
最开始按年营收排,发现不对劲。好些闷头搞研究的公司营收不高,手里捏着的专利可都是硬通货,反而有些吆喝得震天响的,专利全是边角料。干脆推倒重来,直接盯着他们捣鼓出来的"真家伙"看:
- 谁家芯片能用在最尖端的设备上?
- 谁家捣鼓的技术外国人急吼吼想买?
- 谁家产品被卡脖子时还能自己淌出路来?
硬核技术才是尺子
这么一整,排名就清晰多了。先说排第一的,那必须是华为海思。倒不是偏袒它,关键是人家的麒麟芯片,甭管多难,硬是自己顶着压力迭代。前阵子看拆解报告,新款里头自研部件比例又窜高了,这才是真本事。隔壁老美越禁,它越往里钻,光这份死磕的劲儿就够坐头把交椅。
第二名琢磨半天给了中芯国际。为国内能真正量产14纳米以下芯片的,目前就它独一份。虽然离最顶尖还差口气,但你看它那个FinFET工艺突破的速度,去年还吭哧吭哧,今年良率就往上蹿,不容易。关键人家不是画大饼,是真能造出来往客户那儿送。
第三名有点意外,是紫光展锐。之前总觉得他们是做低端手机的,扒拉专利库才发现,人家在物联网芯片上已经铺开摊子了。共享单车、智能电表、工业设备里都藏着它的芯,量铺得贼大。更绝的是搞出个5G芯片方案,直接卖给第三世界国家运营商,把高通价格打下来不少——这难道不叫硬核?
差点踩坑的经历
整理时候还遇到个哭笑不得的事。有家公司财报写得那叫一个漂亮,技术名词堆得人眼花缭乱。结果顺着专利号一查,好嘛核心专利全是买来的二手货,自己研发投入占比低得可怜。这种花架子直接被我踢出名单——钱堆出来的泡沫可不算硬核技术。
搞完整个表已经凌晨三点了,咖啡喝得手直抖。但看着这份基于实打实专利成果、技术突破的排名,心里挺踏实。这玩意儿没啥虚头巴脑,就认死理:手里有金刚钻,才配揽瓷器活。
吐个槽:查资料过程中网页弹窗广告快把我逼疯了,关掉一个又来仨,某浏览器插件甚至自动把"顶级芯片"关键词替换成合作厂商名字。这种套路真没意思,不如把功夫花在磨技术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