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后台有人私信问我国企投资的基金怎么挑,我琢磨着这不就巧了吗?上个月刚折腾过这事,差点被坑。今天就跟大伙儿唠唠我的翻车史,顺便总结三点血泪教训。
第一步:傻乎乎看名气
刚开始我寻思着国投底下公司肯定都靠谱,随手就点开了名气最大的那家官网。嚯!首页金闪闪的奖杯排成排,什么“金牛奖”“五星评级”晃得我眼花。结果一查数据,去年收益居然是负数!跟它家宣传的“稳健增长”压根不沾边。这就跟买西瓜光看摊主嗓门大不大一样不靠谱。
第二步:扒开底裤看实力
这回学乖了,专门蹲电脑前扒拉了仨晚上。重点盯着三样东西:
- 基金经理的底细:有个明星经理管理的基金,细看他名下同时管着8只基!这哪儿顾得过来?果断划掉
- 持仓清单藏玄机:发现某只“新能源主题基”,前十大持仓里居然塞着白酒股!挂羊头卖狗肉这招算是玩明白了
- 费率刺客最坑爹:有家管理费收1.5%的,算完账才惊觉每年光手续费就能吃掉我半个月早餐钱
第三步:亲自当卧底
放大招——装成小白打电话给客服。第一家接线的姑娘连“最大回撤”是啥都说不清。另一家更离谱,我刚问两句就疯狂推销新发基金。只有现在买的那家客服,不但把风险提示讲得明明白白,还主动劝我“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瞧瞧,这才叫专业!
现在看国投基金就跟相亲似的:光听媒婆吹牛不行,得查对方工资流水(业绩)、翻情感史(持仓)、测脾气性格(客服),还得看彩礼要多少(费率)。上周按这三点挑了只基,虽然赚得不多,至少晚上能睡安稳觉了。对了,千万别学我邻居老张——他闭眼瞎买的那只基,现在净值比小区垃圾桶还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