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扒拉完一口面条,顺手点开手机银行APP弹窗,跳出来的广告正好是“热门基金限时购”。突然想起来自己那笔快到期的小额理财,心里琢磨着:广发这么多基金,到底哪个不坑爹还能多赚点?挠了挠头,干脆打开电脑,决定自己扒拉一遍!
第一步:先把架子搭起来
我先打开了广发基金的官网(手机屏幕太小看得眼晕)。首页那个“基金排行”按钮明晃晃的,直接戳进去。页面一堆花花绿绿的选项,按季度?按年?看近一年比较靠谱,毕竟太久远的业绩也说明不了
把筛选项噼里啪点了几下:
- 基金公司?锁定“广发基金”
- 基金类型?暂时全选,股票、混合、债券都看看
- 排序规则?选“近一年收益率”
第二步:前排选手挨个扒
眼珠子先粘在最上面几个大佬身上。名字花里胡哨的不少,点进去看详情才是硬道理。主要盯这几个地方:
- 这经理人靠不靠谱? 看这老哥管理多久了,别搞个菜鸟练手的。业绩是不是他管出来的?点开经理资料看看他手下其他基金表现咋样。
- 基金是干啥的? 是猛炒科技股的?还是稳守消费医药的?还是啥都买点的大杂烩?得看看它重仓买了啥股票,跟最近这行情合不合拍。万一它重仓的都是跌成狗的行业,现在进去接盘?想想就头皮发麻!
- 抗不抗揍? 看个叫“最大回撤”的玩意儿(说白了就是最惨的时候跌了多少)。赚得多跌得狠的,我这小心脏怕是受不住,比如那个近一年看着赚了50%的某某创新,再一看最大回撤,嚯!比过山车还刺激!直接pass。
- 规模别太大也别太小。太大了,基金经理腾挪不开,船大难掉头;太小了,万一清盘了哭都来不及。
手机被戳得发烫,名字挨个点进去翻持仓、看经理履历、算波动……
第三步:拉出几个备胎选手
鼓捣了一个多小时,初步筛出来几个看起来顺眼的:
- 某某稳健增长混合:管了四年多的老经理,主要搞点必需消费再加点低估值金融地产,曲线没那么陡,看着舒服点。
- 某某行业精选混合:押注新能源和高端制造的,虽然波动看着挺吓人,但经理是科班出身搞这块的,最近两年业绩确实能打,就是得做好坐过山车的准备。
- 某某双债: 专门搞债券的,排名也能挤进前段班。翻分红记录,挺稳当。股市要是扑街了,这货能当个避风港?
第四步:纠结症犯了
三个备选摆桌上,开始挠头:
- 第一个稳健增长,稳是稳,但赚头好像小了点,心有点不甘。
- 第二个行业精选,冲是真能冲,可万一它押的赛道崩了? 晚上还能睡得着觉不?
- 第三个债券基金,波动小分红稳,可又想着股市万一抽风涨起来,会不会连口汤都喝不到?
拍板
咋整的?屁股决定脑袋!想想自己这笔钱,两年内多半不会动它,也不是赔不起本金。
一咬牙,选了个自己更能看懂的——那个稳健增长的混合基金。倒不是它一定能赚最多,主要是行业和经理思路我能大概琢磨明白,睡得着觉。债券基金也匀了一小部分放进去,算买个安心。那个波动贼大的行业精选?眼睛看了又看,心里馋得要死,还是没敢下手。 留个爪印盯着,等哪天跌得亲妈都不认识了,说不定会心动抄个底?
整完瘫在椅子上,扒拉手机看看余额,得!这选基金比抢限量球鞋还费劲!回头看看自己挑的这个是不是真金,还得看它后面挨揍的时候扛不扛得住揍…… 老话说得选基金这事,光看别人排座次没用,关键还得自个儿扒拉明白了才敢下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