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看到很多人搞基金会,我也脑子一热跟着冲了。注册材料整了一大堆,网站也找人搭好了,还在朋友圈发了篇激情澎湃的宣言。
啪唧摔个大马趴
结果刚运营仨月就懵圈了。有朋友突然问:“你们基金会到底要解决啥问题?”我张嘴愣是没吐出个囫囵话。更惨的是上个月银行突然冻结账户——原来会计把捐赠资金和我私房钱混在一个户头,差点被当洗钱处理。
差点把裤衩赔掉
那天在税务局被约谈的时候,后背全是冷汗。工作人员拿手指戳着账本说:“你们账上躺着二十万,但资助明细全是空白?”回家翻着捐赠记录才惊觉,居然把大学生买电脑的钱拿去给流浪猫绝育了。
那晚对着电脑干坐到凌晨三点,突然想抽自己耳光:当初搞基金会纯粹是看别人搞着风光,自己连最核心的五个问题都没想明白:
- 为啥非要搞基金会?(挂靠成熟机构更省事)
- 到底要救猫还是帮学生?(混着搞就是两头不讨好)
- 钱从哪持续来?(光靠朋友圈点赞根本活不下去)
- 法律红线在哪儿?(差点把自己搞进局子)
- 五年后这摊子还在不在?(当时压根没想过)
连夜重搭地基
第二天立刻干了三件事:先把网站关停公告挂出来,再挨个给捐赠人打电话退钱,抱着笔记本蹲在民政局咨询窗口耗了一整天。现在每次看到基金会注册文件,就会想起当时补税补到要找亲戚借钱的惨样。
现在帮人做公益咨询时,都逼着对方先回答灵魂三问:
- 这事是不是非成立基金会不可?
- 受益人会不会对着你的资助骂娘?
- 断粮三个月还能不能活?
前两天刚拒了个热血青年,那哥们连帮扶对象都没调研清楚,张口就要搞“全国山区儿童赋能计划”。我直接把当年的退税单拍他桌上:“看见没?这就是没想清楚目的的意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