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起床刷手机,看到好几个群里都在聊债券基金跌了的事。说实话我这个股票老韭菜最近也亏得肉疼,突然就觉得债券基金好像挺香。但真让我去看这玩意儿现在啥行情,我两眼一抹黑——啥叫久期?信用利差又是个啥鬼?得,干脆自己摸一遍路,给同样懵逼的新手趟条道。
第一步:先抄家伙找地图
我直接打开常用的理财APP(不点名了怕被当广告),在基金页面顶部戳进"债券型"分类。好家伙,密密麻麻几百只基金名跟蚂蚁似的,什么"中短债""纯债""可转债",看得我眼晕。突然瞟见有个"基金筛选"按钮,赶紧点进去勾了"债券型"和"低风险",再把成立时间拉到3年以上——老司机总归稳点?筛完就剩三十来只,终于能看清谁是谁了。
第二步:掀开盖子看里子
随手点开一只排名靠前的纯债基金,直奔三个要害地方:第一个看它最近挣没挣钱。在净值走势图里把时间轴拉到"近1月",发现这根线跟心电图似的上蹿下跳。"说好的稳如老狗?"我嘟囔着戳开公告栏,果然看见持仓里有20%的企业债——得,原来踩雷了。
第二个盯住利率环境。翻到财经频道看最近新闻,满屏都在说"央行可能要放水"。我掰着指头琢磨:放水→利率可能降→债券价格应该涨?但转头看到美国那边又在加息,心里又打鼓:咱这边还能降吗?
第三个重点查安全性。在基金档案里扒拉持仓明细,发现某只基金前五大债券全借给地产公司了,占比还高达35%。我后背瞬间发凉——这不就是把鸡蛋塞同一个破篮子里吗?赶紧点右上角叉叉。
第三步:算清楚买卖成本
本来相中某只中短债基,结果在交易规则里发现个坑:持有少于7天要收1.5%赎回费!这比银行抢劫还狠。又往下滚到费率详情,管理费每年0.3%,销售服务费还要0.01%。我掏出手机计算器啪啪按:假如买十万块,一年光这些看不见的费用就得三百多,够买三箱车厘子了。
撸明白的结论
- 现在买债基别指望暴富,主要是躲股票暴跌时当防空洞用
- 利率搞不好还要波动,尽量选持仓分散、企业债少的老司机
- 手续费差个0.1%看着小,持有三年能差出顿火锅钱
- 那些名字带"增强""激进"的花架子债基——新手千万别碰!
折腾完这圈已经下午三点了,瘫在沙发上刷基金论坛。看见有人哀嚎:"昨天刚买的债基今天就绿了!" 我嘿嘿一笑没说话,默默把看好的两只加入自选。买不买另说,至少现在看见K线乱跳不会手抖了——这学费交得值!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