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收盘盯着大盘发愁,这周账户绿得跟菜地似的。朋友圈刷到个什么「AI预测神器」,结果点进去全是广告。咬咬牙翻出压箱底的炒股笔记,决定自己动手测几款工具。
第一步:翻老黄历
先把去年用过的破烂挨个拽出来。同花顺那个指标画得花里胡哨,上周三刚提示买入,结果连跌四天。大智慧更离谱,自选股里八成都被它判定成「观望」,观望个锤子!东方财富倒是敢给信号,上个月推的半导体说要起飞,摔得比跳水还狠。
第二步:开新灶
干脆注册了三款新软件:
- 工具A:吹得天花乱坠的智能选股,结果填完风险问卷直接弹出VIP付费窗口
- 工具B:搞了个虚拟账户让我模拟操作,刚买进就弹窗让我买2980块课程
- 工具C:界面糙得像十年前的网页,但意外发现个「多指标对比」功能
第三步:硬核测试
拿着上周暴跌的新能源当靶子,把三个工具预测逻辑轮着拆:
- 工具A光盯着财报吹龙头股,压根没算进去政策变动
- 工具B的虚拟盘涨得欢,结果实盘数据延迟足足五分钟
- 工具C把利空消息叠在K线图上,突然发现个规律——每次外资加仓前都会出现个缩量十字星!
第四步:真人实战
今天开盘前盯着工具C的预警,看到某光伏股出现熟悉的十字星,外资数据还在更新,手一抖直接挂了买单。结果十点半突然爆出政策利股价蹭蹭往上涨。
收盘瘫椅子上复盘才想明白:真正好用的工具根本不会神神叨叨预测涨跌,而是把外资动作、量价异动、政策时差这些碎末末拼给你看。工具C那个土掉渣的界面里藏着最实用的功能:自动标出历史相似走势。
下周准备用这招再看看消费股,要是再成功两次,这破会员费我认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