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蹲在办公室改PPT改到凌晨三点,烟灰缸堆成小山的时候,突然接到老板电话:“咱得抓紧挂牌了!” 啪一下就把我整清醒了。挂牌这事儿听着风光,里子全是坑,前两年帮朋友公司折腾过一回,差点没把自己埋进去,这回说啥也得长记性。
一、刚开始就想抄近路
老板找来财务总监老张,开口就让他去拉券商。老张扭头就找了个拍胸脯说“包过”的机构。结果?这伙人连财务合规是啥都没搞明白。公司前两年为了避税搞了阴阳合同,账本乱得像被猫抓过的毛线团,人家券商进场翻了三天账本,脸绿得跟苦瓜似的,扔下一句“先理清楚再来”直接撤场了。得,三周白等,还倒贴二十万咨询费。
二、自己扒拉财务烂账
吃了闷亏才想起正经事。拉着财务部把五年内的破账全刨出来:
- 个人卡走公账的流水?打印!
- 没发票的采购?补!
- 虚开的营收?调整!
光是补税就多掏了两百多万,老板签字的时候手都在抖。更绝的是发现前年一笔“消失”的借款,原来是股东私下借给供应商的,根本没走公司账,差点变成抽逃出资,吓得法务连夜改股东会决议。
三、中介挖的隐形大坑
换了家正经券商总算进场了,结果律所又掉链子。尽调报告里藏着雷:公司核心技术是从大学实验室合作搞出来的,协议里写的是“共同研发”,可那帮律师光顾着复制模板,愣是漏了知识产权归属条款!要不是我跟过实验室项目多问了一嘴,等报材料的时候被人举报侵权,哭都来不及。回头找律所,人家实习生两手一摊:“模板里没这条。”
四、答反馈差点要了命
好不容易熬到交材料,管上市的部门噼里啪甩来58个问题。第七个问题直接问懵了:“请说明员工持股平台为何设置两层级有限合伙?” 老板当初为了避税和方便控制,拍脑袋搞的复杂架构,连券商都没见过这种骚操作。三个人通宵翻法律条文,硬着头皮把税务风险、控制权安排全摊开写,附了二十页解释说明——结果人家根本没细看,反倒揪着业务数据波动问了半个月。
五、血泪换来的保命口诀
折腾完这趟,总结了几条铁律:
- 别信“包过”中介,先查他手上死过几个项目
- 财务窟窿趁早填,补税比罚款便宜
- 盯着中介写合同,他们模板能坑死人
- 答反馈要像写情书——真诚但别全抖搂
昨天看见公司名字终于挂在交易所网站上了,老板在庆功宴上喝到抱着马桶吐,我闷头啃了半只烤全羊——鬼知道这半年我替那帮不靠谱的中介背了多少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