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琢磨这个题目
那天看到有人吹中坚科技,说它是什么行业龙头,创新力贼强,未来一片光明。我心里嘀咕,真有那么牛?光听别人说没用,得自己扒拉扒拉。我这人较真,说它科技创新牛,那我得亲眼看看它到底牛在哪,不能光喊口号。
动手查资料的过程
第一步,直接去官网看了产品。最新发布的几个主打设备,什么高空作业平台、智能叉车啥的,外形看着确实挺像模像样的,宣传片做得那叫一个高大上。我就琢磨,外观升级是好事,但核心的东西,比如里面的控制系统、电机驱动这些,到底是不是真自己搞的?还是买的别家的核心部件组装拼凑起来的?这点很关键。
第二步,我想看看它钱花哪了。翻它家的年报,看研发那块花了多少钱。一查,研发投入确实写着每年都增加了点。但是这增加的比例,相比起它在销售和推广上撒出去的钱,还是显得不够“狠”。感觉创新上的花钱,力度有点温和,没那种豁出去砸钱憋大招的劲头。
第三招,查专利。跑去国家专利网站搜它公司的名字。发明专利是有一些,但仔细看内容,很多都是围绕设备外形的改进、操作手柄优化这种比较外围的,或者是一些组装方法、生产工艺改良。真正涉及设备心脏级别的,像高性能电控系统、超长寿命电池技术这类能卡脖子、划出代差的底层硬核专利,翻来覆去看,真找不着几个特别能打的、让人眼前一亮的玩意儿。
心里起疑找更多证据
光看数字还是有点飘,我就想找点行业里的实际声音。在几个专门做机械的论坛潜水,看那些真正用设备干活的人怎么说。好家伙,真有不少吐槽的。比如有人说:“他家设备标称能续航8小时,实际连续干活5小时就得充电,再干下去怕歇路上。”还有更直接的:“核心部件出点问题,想修?客服能把你当皮球一样踢几个部门,关键件还得花大价钱买厂家的,替代品不好找。”听这些真用户的抱怨,心里咯噔一下,这跟宣传的“创新实力雄厚”似乎有点对不上号?
我还不死心,特意找了个展会上用过它新设备的朋友问。朋友评价比较直白:“操作台那块屏幕是挺大,界面看着挺炫酷的,但反应有时候慢半拍。最要命的是稳定性,我们工地上,还是更愿意用那几个国际牌子,贵是贵点,但皮实,干活时不掉链子才是王道。”朋友这么说,我心里那杆秤又开始晃了。
自己琢磨明白点啥
这么一通折腾下来,我大概理出点道道了:
- 优势是有的:外观工业设计越来越成熟了,符合国内政策导向抓得准,尤其是在政策鼓励国产化的领域(像高空作业安全这块),它铺市场铺得比较快。市场反应也还算跟得上趟,知道国内客户想要啥样的配置和价格。
- 但说到科技创新能力:水分有点大!核心技术(电控、驱动、关键零部件)对外的依赖,短期内还没真摆脱。研发的钱投了,但没砸在最硬核的刀刃上。真正能拿得出手、站得住脚、让别人没得挑、不得不服的底层技术积累,实在太薄了。
啥意思?就好比一家装修公司,门面设计做得非常漂亮,营销广告铺天盖地,口号喊得震天响。但是,水电工程的核心管线、隐蔽工程的材料和手艺不行,房子住进去没几个月,不是漏水就是跳闸。你说这样的公司核心竞争力在哪?科技创新能力有多强?傻眼了!宣传的火热是一回事,实际的筋骨够不够硬,那是另一回事。我扒拉的结论就是:中坚嘛还在努力的路上,硬骨头还没啃下来,革命远未成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