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了半年的真实体验
去年底想买点理财产品,结果被银行柜台大姐忽悠着买了份不合适的保险,气得我当场就想拍桌子。痛定思痛,决定自己把市面上所有买金融产品的渠道全摸一遍,就不信找不着个省心法子。
第一步先从家门口的线下网点开刀。大清早揣着银行卡直奔四大行,排完半小时队才见到客户经理。刚说了句想看看保本理财,对方立马掏出五本花花绿绿的册子,唾沫星子横飞讲了二十分钟,硬是没听懂年化3%到底咋算利息。转头又去了某证券公司营业部,玻璃门里的小伙子翘着二郎腿刷手机,抬眼问我:“带身份证没?开户得俩钟头。”得,溜了溜了。
线上路子摸了个底朝天
回家冲了杯浓茶开始捣鼓手机:
- 支付宝最先试:点开理财频道给我推了28个产品,从货币基金到黄金ETF全挤在屏幕上。戳了半小时发现,那个号称“稳健增值”的养老基金,点开详情页往下拉了三屏才看见“历史最大回撤-15%”的小字
- 微信理财通更绝:绑完卡弹出来个弹窗送18块红包,手一抖领了才看见底下三行灰色小字,得买够三万块产品才能提现
- 银行APP体验最魔幻:登录某大行APP想查理财产品,结果首页飘着月饼促销广告,戳了五次“跳过”才进到理财页面。筛选半天看中个90天定期,输密码时突然闪退,再登录显示“产品已售罄”
周末特意跑了趟银行想理论,穿西装的大堂经理指着电子屏跟我说:“叔您得下最新版APP,老版本经常崩溃。”好家伙,合着还是我手机的问题。
血泪总结出的对比
折腾半年记了满本子:
- 银行柜台:嘴皮子溜的大姐能把你退休金安排得明明白白,但合同里的小字得带放大镜看
- 券商营业部:没五十万别去自讨没趣,人家键盘敲得噼里啪响根本懒得搭理你
- 支付宝/微信:买十块钱基金都能操作,但那些跳动的收益数字看得人心发慌
- 银行APP:安全倒是安全,就是操作跟解九连环似的,买个理财还得先过三关小游戏
现在我的策略特简单:活钱扔余额宝随时买菜用,要存定期的直接上手机银行忍痛戳半小时屏幕,超过五万块的?还是得去柜台跟大姐斗智斗勇,至少能盯着她把合同条款念一遍。
上周在银行遇到当初忽悠我的大姐,她举着新出的“养老套餐”海报冲我笑:“兄弟又来存钱?”我拔腿就往ATM机跑——这年头,买理财真比挑媳妇还费劲。
(后记:昨天发现半年前在支付宝买的黄金ETF还亏着两百多,媳妇让我跪着搓衣板把这篇记录打完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