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大早翻财经新闻,看到个标题说什么氢能源要爆发,国家投了多少多少亿。我寻思这玩意儿不是老早就在喊了吗?到底靠不靠谱?顺手泡了杯咖啡,打开电脑就准备扒拉扒拉,看看到底有哪些公司是真干这事的,别又是瞎炒概念。
第一步:先找“氢”的标签
习惯性地打开炒股软件,直接在行业板块里搜“氢能”。好家伙,跳出来一大片公司,几十家是有的。我有点懵,这哪分得清谁是龙虫?名单又长又杂,看起来热闹,实际靠谱的能有几个? 总不能瞎买。
第二步:盯紧“搞电堆”的
以前看科普都说,燃料电池的核心是“电堆”,相当于发动机的心脏。专门做电堆的公司,绝对得重点看! 我就开始翻这些公司的官网,看看他们在官网吹的是
- A公司:官网显眼位置挂着“自主研发电堆”、“功率密度领先”这类词,还列了一堆合作车企,这个有点意思。
- B公司:点进去都是卖氢气瓶的,阀门管道的也占了很大篇幅,感觉更像是做瓶瓶罐罐的……直接先搁一边。
光看官网吹牛不行,还得查查他们是不是真金白银在搞生产。我主要看两点:一是有没有自己的生产线,二是生产线开工了没。 翻了半天研报,发现有些公司口号喊得震天响,实际生产线刚搭个架子,或者产能低得可怜。这不行,得PASS掉。
第三步:查“有订单”的
技术吹上天,没人买单也是白搭。有没有实际订单,或者说有没有大客户合作,这个太关键了。 我又开始深挖新闻、蹲业绩说明会的直播回放。
- C公司:之前一直没啥动静,突然看到它去年底签了个备忘录,说要给某地供应多少台公交车用的系统。有具体的客户、具体的数量,这算是个实在货。
- D公司:整天讲战略讲布局,搜遍全网也没找到它签了啥像样的订单,感觉像在玩PPT炒股,这种不敢碰。
第四步:别管“蹭概念”的
这个环节真是气人!翻财报的时候,发现好几家公司的氢能业务营收占比低得可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比如E公司,主业明明是做化工的,氢能就一小块实验项目,占比1%都不到,但股价跟着氢能板块也涨了不少。这种纯属蹭概念炒作的,坚决踢出备选池。
第五步:筛出这五家
折腾了一上午,眼睛都看花了。综合“核心部件”、“量产能力”、“真订单”这三把尺子,拍桌子定案了这5家我觉得还算靠谱的:
- 电堆专家A公司: 自研电堆技术强,有生产线,开工率还行,绑了几家车企合作,算头部。
- 系统集成F公司: 虽然自己不做电堆核心,但整合能力强,跟国外大厂关系铁,拿了不少示范项目的订单,实际装车量好像挺多。
- 区域龙头G公司: 在自己地盘根深蒂固,地方政府挺支持,本地公交车开始换装它家的系统了,订单看得见。
- 质子膜H公司: 这玩意儿也挺核心的,它家技术据说过关了,而且开始给前面几家电堆厂供货了,等于是卖“铲子”的。
- 突破技术I公司: 它家有个技术路线和别人不一样,突破啥冷启动之类的行业痛点,虽然还没大规模盈利,但在关键部件上取得进展了,算有潜力。
搞完这些,一看表都下午了。累是真累,但这钱不能瞎投,只能自己动手深挖。 这些公司,不是说现在立马就能赚钱,氢能商业化路还长着。但按现在的发展势头,这五家算是比较扎实,或者有独门绝活的。 后面我会继续盯着他们的订单量和财报里氢能业务的发展情况。分享出来给大伙儿做个参考,投资这事,还是得自己多琢磨!对了,那个H公司的膜最近好像订单又涨了?我得再去瞧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