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唠唠买基金那点事儿,特别是320005这个号。为啥说这个?因为我自己也差点掉坑里,踩过雷才学乖了。
最开始知道这基金,是在我同事那听来的。那会儿他天天念叨赚钱了赚钱了,说得我心痒痒。我一查,诺安成长混合这名儿挺唬人的,好像很高大上,业绩图那段时间看着也挺漂亮,我就寻思着跟风投点。
第一步真金白银往里冲
那天下午,我就对着手机银行一通点。当时脑子里想的特别简单:同事赚了,业绩图是红的,买了就等涨呗!咔咔两下,几万块钱就投进去了,心里还美滋滋地盘算着能赚多少。
结果没过俩礼拜,这基金跟抽风似的,咔咔往下掉,绿得我心发慌!比大盘跌得还猛。我开始有点坐不住了,这咋跟我同事说的不一样?钱没赚着,本都快亏了。
逼着自己当回“侦探”
这亏不能白吃!我开始静下心研究,不能再傻乎乎跟风了。我琢磨出三个关键点,要是当初投之前看了这些,可能就不会那么冲动了:
- 关键点一:扒清楚它到底是干啥的。 以前就觉得“诺安成长”这名好听,没细究。这回我翻来覆去地看它的持仓报告,好家伙,里头全是芯片、半导体这类科技股!这东西行情来了涨得快,一旦不行了,跌起来更吓人,波动跟过山车似的。我那会儿刚买没多久就赶上行情反转了,难怪亏得快。所以我现在明白了,买基金前必须得弄明白它钱都投在哪了,看看自己能不能承受得起这种大起大落。
- 关键点二:别光看经理名气,看他稳不稳。 一开始奔着经理蔡嵩松去的,名气是真大。但我忽略了重要的一点:查了查资料发现,这位经理换过基金公司,而且他管理的风格就是比较猛,押宝在一个方向。这种风格不太适合我这种害怕大波动的普通人。所以后来我学精了,买之前除了看业绩(还得是至少3年以上的长期业绩,短期漂亮说明不了啥),更要看经理在这基金上干了多久、风格我能不能适应。
- 关键点三:口袋里的钱和心里的怕。 这是我最大的教训!明明是个风险承受能力一般的人,看到别人赚钱就眼红,把应急的钱都投到这种高风险的基金里了。一跌起来,吃不好睡不香。现在我坚决分账户,放多久不动的闲钱才敢用来买这类波动大的,而且每次只买一点点,绝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还有那些管理费、买卖手续费,别看钱不多,长期下来也是块肉,买之前也得扒拉清楚。
总结我的笨办法
经历了320005这一番折腾,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先看持仓报告知道买了再看经理风格合不合、坐得稳不稳,再掂量自己口袋深不深、心里怕不怕。 这三步走下来,虽然不能说百分百赚钱,但至少能避开一些明显的坑。现在选基金就跟买菜似的,得货比三家,挑自己看得懂的、吃着不拉肚子的。钱难赚,可不能再稀里糊涂地亏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