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先唠两句
我对石墨烯这东西好奇很久了,网上天天吹得天花乱坠,什么黑科技材料,未来之光。正好我搞那个手工玩意儿需要点导电好的涂层,就想试试。一搜价格,嚯,真不便宜!咱小玩家预算有限,眼睛就盯上了那些号称“中国最先进”、“性价比超高”的厂家。行不行,试试才知道,这不就捣鼓起对比来了。
咋找的厂家
肯定不是瞎找嘛淘宝、1687这种先筛一遍,专看那些标题写得贼唬人、销量看着还凑合的厂子。问客服,十个有九个开口就是:“亲,我们用的是最先进技术,质量绝对国内顶尖,关键价格比同行良心多了!” 你瞅瞅,这话术都一毛一样。筛掉那些差评特别扎眼的,聊天感觉特别不靠谱的,锁了三家出来,名字就不提了,免得麻烦,咱就用A厂、B厂、C厂代替。还特意找了家吹得特别牛的,说是什么“航天级品质”,也加进来叫D厂(后来证明呵呵)。
买!来点真家伙看看
每家都下单买了点号称是高质量的石墨烯粉和导电浆料。最基础的那种粉末就行。下单时那心情,真有点肉疼,便宜那家C厂的粉末,也得小几百一斤,A厂B厂奔着六七百去了,D厂?快上千了!客服一个劲儿强调他们是“高性价比”,行,钱先掏了。
东西到手,开箱就懵逼
包裹陆续来了。包装…也就那样,普通塑料瓶或者铝箔袋。第一个落差来了:
- A厂:瓶子标签印得挺正规,里面粉末看着黑黑的,比较均匀。浆料黏糊糊的,闻着没啥大味。
- B厂:瓶子标签有点模糊,粉末…嗯…有点结块,像受潮了?浆料状态倒是还行。
- C厂(便宜那位):包装简陋点儿,瓶子标签都快掉了。粉末拿出来一看,我滴乖乖!里头明显混着不少像石墨粉的亮片片,颜色也没那么纯黑。浆料稀得像水,心里咯噔一下。
- D厂(“航天级”):包装最唬人,里三层外三层。粉末确实看着细腻不少,乌黑乌黑的。浆料浓稠度适中。但这价格在那儿摆着!
光看表面,C厂那“性价比”就开始打折扣了。
不能光看,得上手测
咱也不是纯小白,家里捣鼓的工具还是有的。
- 第一招:显微镜看结构。简单的手持电子显微镜怼上去。A、D两家的粉末颗粒看着比较小,形状也规则点,分散看着还行。B厂确实有点团聚成坨了。C厂?好家伙,大片大片的石墨微晶结构清晰可见,混杂着一些像石墨烯的碎屑,根本就不是纯货!
- 第二招:导电性测试。按同样比例混到树脂里,涂在玻璃片上,干了测电阻。结果太明显了:A厂和D厂效果最电阻低且稳定。B厂稍微次点,波动比较大,可能跟结团有关。C厂?电阻值上天了!跟没加差不多,纯纯坑爹!这“导电浆料”加了等于没加。
- 第三招:简单粗暴刮刮刮。拿硬东西(螺丝刀尖)轻轻刮干燥后的涂层。A、D厂涂层很硬,基本刮不动也刮不下啥粉。B厂掉点细末。C厂?好家伙,哗哗掉渣!涂层本身强度稀烂,完全不像宣传说的“高强度纳米材料”。所谓的“高性价比”,就这?纯纯智商税!
跟客服扯皮实录
C厂这结果能忍?立马找客服对线:“你们家这粉是不是掺东西了?导电差,一刮就掉!” 客服张口就来:“亲,我们这款是高性价比入门款,导电性确实比顶级货差一点点的,但绝对比石墨粉强!刮刮不掉是您测试方法不对?” 差点给我气笑,都掉成渣了还嘴硬!还顶级货,你那顶级货价格都快赶上别人了!果断拉黑,再见!
唠叨点大实话
跑这一圈下来,彻底明白了:
- 便宜是真没好货!那种吹得特别响价格又特别低的,“性价比”往往等于“低质量”。买C厂的钱基本打水漂。
- “最先进”和“性价比”通常是矛盾的。A厂质量确实最稳,但价格不低。B厂质量不稳定。D厂质量确实顶,但那价格跟“性价比”完全不沾边,除非真不差钱追求极致。
- 宣传听听就千万别当真。啥“航天级”、“顶级性能”、“颠覆性”,都是营销话术。客服那嘴,骗人的鬼!
- 真想入手,擦亮眼比价不如学会看。小玩家想实惠点,A厂那种算是质量和价格之间能接受的平衡点。或者干脆找小包装的B厂试试运气。真要核心项目,咬咬牙上D。
至于C厂那种“高性价比”代表?呵呵,谁爱买谁买!这玩意儿,有些便宜是真碰不得,省那几百块,东西用不了不说,糟心程度加十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