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琢磨着把手头的闲钱投点基金,看了一圈发现光大量化股票基金最近挺多人讨论。先打开手机银行查了查净值走势,好家伙最近三个月涨了百分之十几,当时心里就有点痒痒。
第一步:翻说明书翻到头晕
我专门跑去光大官网把基金说明书下载下来,好家伙整整四十几页!硬着头皮从凌晨看到半夜,发现这基金八成以上都得买股票,而且必须按电脑算好的模型来操作。看到这条我后背就发凉——万一模型算岔了,岂不是要跟着一起倒霉?
第二步:扒历史数据吓出冷汗
我又把最近三年的净值曲线拉出来看,好嘛2022年大跌的时候直接亏掉百分之三十多。虽然去年涨回来些,但这过山车一样的走势看得我直捂胸口。最要命的是发现这基金调仓特别频繁,光去年就换了八十多次股票,手续费都得扣掉不少。
- 风险一:机器死板不会变通——电脑模型可不会看新闻,万一突然出个政策变化,它反应不过来就得吃亏
- 风险二:波动大得吓人——股票仓位常年顶格配置,牛市可能赚得多,熊市肯定摔得惨
- 风险三:隐藏费用吃收益——频繁交易产生的手续费不会明着写,但净值里已经悄悄扣掉了
第三步:打电话问客服更懵了
后来我直接打给客服问量化模型的具体逻辑,对面支支吾吾半天就说这是商业机密。问能不能看历史调仓记录,结果被告知只能查到前十大持仓。好家伙这不就跟买盲盒似的嘛
我把银行卡揣回兜里冷静了半天。想起以前买主动基金至少还能看基金经理访谈,这种完全交给电脑的玩法实在心里没底。虽然短期收益看着诱人,但万一股市风向突变,量化模型很可能变成砸盘的猪队友。算了算了,还是先买点货币基金压压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