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刷手机看见铺天盖地吹定投的,说什么“躺着赚钱”“傻瓜理财”,我心说真这么神?翻出压箱底的工资卡,看着那点存款琢磨了半天,决定自己跳坑试试。
起手式:先找工具
定投计算器这玩意儿满大街都是,我随手扒拉了个能算收益的网页工具。核心就填几个数:每月扔多少钱(我设了1000块当测试)、打算投几年(填了五年)、预估年化收益率——这个最玄乎,网上有人说8%,有人说15%,还有喊20%的。我心一横,先按10%算,图个吉利呗。
第一次按计算器手抖了
填完数字一点“计算”,屏幕蹦出来个总数:本金6万,利息1万9!五年能白捡台入门小车?当时就给我看乐了,顺手截了个图发哥们儿群里嘚瑟:“看见没?躺赚!” 结果被群嘲:“梦里啥都有!”
- 被泼冷水后清醒了:是,10%收益哪那么容易?翻出沪深300指数历史数据一查,过去十年平均也就6%-8%,还得是运气好没踩中熊市。
- 调整参数再战:老老实实把收益率改成7%,五年利息直接缩水到7千多,瞬间少了一万多幻想,肉疼。
模拟真实毒打
光算理想情况不行,得模拟真实市场波动。我建了个Excel表,手动编了条“过山车”曲线:
- 第一年涨20%,嚯!账户飘红美滋滋
- 第二年暴跌30%,艹!本金直接砍到脚踝
- 后面三年慢慢爬坡,每年涨个8%...
每月坚持投1000块,五年后打开表格一看:总本金6万,账户余额5万8!合着折腾五年还亏两千?当时就对着屏幕骂了句街。但仔细一琢磨,两年涨的时候因为前面跌得多,同等金额反而买到了更多份额,回血速度确实比一次性梭哈快。
半夜睡不着又算了一笔账
凌晨三点爬起来翻历史数据:如果倒霉催的从2007年股市高点开始按月定投沪深300,咬牙坚持十年...你猜怎么着?年化收益只有2.3%!比银行定期还磕碜。但要是能撑到十五年,收益能爬到5%以上——时间果然是把杀猪刀,宰人也救人。
现在我的实践结论
定投到底靠不靠谱?这一个月折腾下来,我算是明白了:
- 想暴富的趁早醒醒,年化7%都得谢天谢地
- 短期很可能亏钱,没个五年十年别玩
- 唯一稳赚的是手续费——券商可不管你涨跌
昨天刚把基金账户里的钱全转成货币基金了。老婆问我咋不玩“躺赚”了?我指着桌上那盆绿萝说:“看见没?再投下去我就跟它一个色儿了。”
对了,上周定投扣款日正好遇上家里猫打架,打翻花瓶淹了路由器,断网错过补仓...这特么也算市场风险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