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华人超市买老干妈的时候突然琢磨,海外华人开店咋就这么猛?从欧洲小镇到非洲集市到处都能看见方块字招牌。我干脆花了俩礼拜刨根问底,把唐人街商会的老油条们约了个遍,发现华商真藏着五把刷子。
第一步:泡唐人街蹲点观察
先搬个马扎在旧金山唐人街蹲了三天,拿小本本记客流。早上五点半天没亮,海鲜批发档口就哐哐卸货了。有意思的是店主全带着全家老小干活,十岁小孩都会帮客人捞螃蟹。隔壁意大利餐厅的服务生看得直咂舌:“他们怎么不用雇小时工?”
第二步:混进商会联谊会
托朋友混进潮汕商会周年庆,这帮人交换名片跟发扑克牌似的。温州皮鞋厂李老板喝高了拍我肩膀:“看见没?我在米兰的仓库着火,第二天青田同乡会直接空运三十箱样品来救急!”说着就掏出手机给我看十几个同乡群,最新消息是西非海关政策变动提醒。
第三步:跟着进货商跑仓库
跟着义乌小商品批发商王姐跑了趟迪拜龙城市场。她库房里堆着圣诞树配阿拉伯头巾的奇葩货,边打包边吐槽:“中东客人嫌传统圣诞树太素,咱上午改设计下午就能打样!”更绝的是她拿出个泛黄的笔记本,翻开来全是各国客户结婚日期记录——她坚持二十年给客户送结婚纪念礼物。
第四步:查倒闭店铺档案
去市政厅翻唐人街闭店记录吓一跳。近十年倒闭华商店铺不到洋人店的五分之一,有个数据更惊人——92%倒闭店铺转让给了其他华人。商会老会计用计算器叭叭按着说:“你看他们接盘连律师费都省,写个红纸协议直接按手印。”
第五步:亲测省钱妙招
在泰国清迈试开奶茶铺对照验证。按当地惯例得租制冷机,结果华人供货商教我拿泡沫箱裹棉被存珍珠,省下五千泰铢设备钱;装修时本地工人要休宋干节,福建木匠团队却顶着40度高温赶工,完工那天领队还从包里掏出供过佛的招财猫送我。
榨出来的五条真经:
- 全家上阵省人工,孩子看店当早教
- 同乡会=跨国救援队
- 产品改造比翻书快
- 闭店转让靠手写合同
- 土办法专治富贵病
现在走过华人店铺总多看两眼——那个蹲门口削菠萝的大爷,指不定在老家有三栋收租楼!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