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突然盯上人工智能的股票
前阵子刷手机,好家伙,满屏都是人工智能。连楼下小卖部老板都问我买没买AI股,我心里咯噔一下:这玩意儿是不是热过头了?翻看自选股列表,几个带“智能”俩字的票涨得确实猛,但上周五突然跳水,跌得我心肝颤。
我是咋动手扒拉这些股票的
先打开几个炒股的APP,专门筛“人工智能”板块。好家伙,冒出来一大堆!我琢磨着,不能瞎看,得抓几个大家公认的“老大”。我就跑去查了查:
- 哪些票被机构提得最多? 找研报,看哪个名字反复出现,尤其是大券商老提的那几个。
- 它们最近在干嘛 点进公司公告里翻,看有没有说签了大单子、搞出啥新技术没,特别是和政府、大企业合作的消息。
- 同行都在吹 蹲了几个投资论坛,看老股民聊得最凶的是哪几个,记下来名字。
盯着龙头股使劲瞅
圈出来三个被捧上天的“老大”票。接下来几天,我就干这几件事:
- 开盘就盯住: 闹钟定在9点15,看集合竞价它们的动静,是真金白银在买,还是光叫唤不花钱?
- 查“出身背景”: 点开F10,看它们是不是真在做AI产品赚钱,还是光挂个名蹭热度?那些订单、技术专利,我一条条仔细看。
- 比比谁家底厚: 拿出计算器一顿按,看同样做智能的,为啥A公司价格比B公司高那么多?是它真厉害,还是吹出来的?
看到底还能不能往上冲
扒拉完一圈,发现不是个个都能闭眼买:
- 政策风往哪儿吹: 国家文件一出,隔天相关票就往上窜。我专门建了个文件夹,就存这些政策新闻截图。
- 技术吹没吹破: 有些公司说得天花乱坠,结果产品根本卖不动。我就找用过它们产品的人打听,网上翻用户评价,结果真翻出几个吐槽贴说“实际用起来像智障”。
- 散户疯狂时得小心: 那天看到某龙头成交额突然暴增三倍,股里全是“冲冲冲”,我反而把自选股颜色调成警示黄。
我自己拍脑袋的判断
忙活大半个月,茶水喝掉两斤,得出这几点糙理儿:
- 不是越热就越涨: 天天上热搜那几个,价格早就被抬得老高,现在冲进去容易挂旗杆。
- 真干活的才有戏: 有家闷声搞芯片的公司,合同金额是去年的两倍,这种反而没多少人聊。
- 盯着政策吃饭: 但凡新发个“智能+医疗”的文件,相关票下午准动,跟装了弹簧似的。
- 业绩才是硬道理: 下个月就要发季度财报,那几个吹牛不上税的,到时候怕要露馅。
总得来说,头部的几个好票肯定还有肉吃,但得挑对时候、摸准路子。瞎追热点?大概率要被当成韭菜割一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