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这事也挺逗的。去年年底那会儿,不是总看见网上有人到处问嘛——“2023年十大牛股有没有推荐?”刷个短视频都能撞见好几条。我心说这玩意谁敢随便拍胸脯保证,但架不住自己心里也痒痒,以前在券商营业厅看大爷大妈炒股那劲儿,自己也栽过跟头,想着要不这回正儿八经搞一次研究?
一、起头:先整明白“牛股”到底是啥玩意儿
脑子里一热就开整了。第一步,得先定个标尺?“牛股”总不能光看谁涨得多,对?我琢磨着得抠细节:
- 涨幅不能瞎算:把那些刚上市就爆炒的新股踢出去,没参考意义。
- 得扛摔打:不能今天暴涨明天暴跌,得是那种一路稳扎稳打往上爬的劲儿。
- 不能纯炒概念:得是真金白银有业绩支撑的,不然炒完就是一地鸡毛。
定了个死规矩:2023年全年涨幅得进前十?关键还得是从年头涨到年尾,业绩报表拿出来能看,老板没在偷偷摸摸减持跑路的。
二、动手:翻箱倒柜找数据
目标定了,下一步就是挖数据。那会儿真是跟个土拨鼠似的,天天在电脑前刨坑:
- 先扒拉交易所官网,把几千只股票2023年开盘价、收盘价一个个导出来,算全年涨跌幅。
- 接着翻财报,重点盯营收和利润增长,连续几个季度都往上走的那种才算靠谱。
- 还去各种行业报告网站蹲着,看券商的深度研报和调研纪要(虽然不少是吹的,但好歹能筛筛方向)。
- 对了,还专门查了股东增减持记录,大老板要是偷偷摸摸卖票,这公司再好我也不敢碰。
整个过程跟吃鸡排似的,得慢慢剔骨头。光整理数据就耗了我快一个月,眼都看花了,半夜对着屏幕上的数字直翻白眼。
三、排雷:亲手扒开“伪牛股”的画皮
名单初筛出来一批,立马就得排雷。这块我印象特深:
- 发现有个做医疗的公司,上半年涨得那叫一个猛,研报吹得天花乱坠。结果我顺藤摸瓜去翻他们季度报告,好家伙!三季度利润突然就扑街了,解释含糊不清,明显之前透支了预期,这种肯定不能留。
- 还有个搞科技的,全年K线图看着挺牛,结果一查老板和他小舅子下半年偷偷减持了好几亿。自己人都不看我还指望它能继续牛?再见您嘞!
排雷这步太关键了,就跟淘金一样,水一冲,泥沙走了,真金才露出来。
四、验证:拿真金白银当“照妖镜”
名单初步定了十个,但我还是不敢信,总觉得纸上谈兵。咋办?我自己偷偷拿小仓位试水了其中三家,选的都是逻辑看起来最硬、估值还没太离谱的。
买完我就装死不动了,每天就看看,也不操作。结果……有两个表现真是稳当,大盘震荡它也不怎么慌,另一个稍弱但也跑赢了不少。
五、别信名单,得信这套笨办法
折腾到这,那份所谓的“2023十大牛股”报告才算有点底。但我写总结时特别强调了一点:这名单就是个马后炮!放出来是给人参考方法论的,绝对不是让人现在去买!
我总结报告里还特意加了个“防坑指南”:
- 别看到名单就跟风冲,我研究的是2023年,现在都2024年了!
- 股价涨高了的,性价比可能已经没了,进去就是接盘。
- 投资最怕懒,光想捡现成的?天上掉馅饼往往下面是个大坑。
写完报告那天,我还特意把去年初朋友发给我的一份“2024十大潜力股”翻出来对照。好家伙,十个里面居然有六个是跌的!我拍着大腿乐了半天——这市场,永远别信别人的嘴,得信自己动手扒拉出来的东西。
对了,报告发出去之后,评论区果然炸锅。有人感谢分享思路,更多人直接就要代码……我只能反复贴那句免责声明:“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投资有风险!” 感觉口水都说干了。这让我想起以前在营业厅,大爷大妈围着经理要代码的场景,真是太阳底下没新鲜事儿!说到底,自己能动手查、耐心看、敢质疑,比啥“牛股名单”都管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