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想跟大家唠唠新基金发售这个事儿,到底值不值得咱们掏钱去买。这纯粹是我自己的一些经历和想法,给大家做个参考。
记得刚开始琢磨基金那会儿,市场上一有新基金要发,宣传那叫一个热闹。又是“明星基金经理”,又是“稀缺投资赛道”,再加上认购费率打折,挺心动的。那时候我就想,这新基金,一张白纸,是不是能跟着它从头开始,抓住一波好行情?
我就真刀真枪地试一次。
那会儿我看中一个说是投向“未来科技”的新基金,基金经理看着履历也挺光鲜。当时宣传说认购费打一折,我觉得挺划算,就投一笔钱进去,想着坐等起飞。
认购开始
第一步就是认购。这个阶段就是交钱,等着基金公司把大家的钱凑够数。这个过程大概需要几天到几周不等,看募集情况。这期间,钱就等于放在那儿,没啥动静。
难熬的建仓期
好不容易等到基金宣告成立,我以为马上就能看到净值蹭蹭涨。结果?接下来是更磨人的“建仓期”。说白,就是基金经理拿着我们这些投资人的钱,开始慢慢买股票或者债券。这个建仓期,短则一两周,长的可能两三个月!
- 那段时间,我天天盯着市场看。大盘涨,我这基金没动静,心里那个急,感觉错过一个亿。
- 大盘要是跌,我又开始担心,这基金经理是不是一上来就买在高点?
- 反正就是干着急,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他买买多少,净值更新也慢,有时候几天才更新一次,完全是“盲盒”状态。
这跟买老基金完全不一样。买老基金,人家仓位是啥样基本都清楚,今天市场涨跌,基金净值大概啥表现,心里多少有点数。新基金这个建仓期,你的钱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可能是闲置的,或者只买很少一部分仓位,市场的波动跟你关系不大,或者说,你享受不到完整的市场红利,也可能躲不过突来的下跌,因为基金经理的操作咱们不清楚。
回头看费用和时机
后来我琢磨,当初图那个认购费打折,好像也没占到多大便宜。你想,建仓期那段时间,如果市场行情我这笔钱在老基金里可能已经赚不少,这“机会成本”一算,那点手续费折扣根本不算而且新基金刚开始规模小,运作成本相对可能高一点,这些都得从基金净值里扣。
最关键的是,新基金没业绩!
老基金好歹有过去的表现可以查查,看看这个基金经理在不同行情下是啥水平,风格稳不稳。新基金?两眼一抹黑。宣传说得再好听,基金经理履历再漂亮,那都是“理论上”的。实际操作起来行不行,得等他跑起来才知道。咱们买新基金,多少有点“赌”的成分在里面。
我的实践结论
经过那次实践之后,我现在对新发基金就比较谨慎。我的做法是:
多观察,少冲动: 新基金发出来,我会先放进“观察名单”,看看它成立之后的建仓情况,运作一段时间,比如半年到一年,看看基金经理的风格是不是跟宣传的一致,业绩怎么样,规模稳不稳定。
除非特别解: 除非是我长期跟踪、非常信任的基金经理,并且他的新基金投资方向确实非常独特、市场上找不到替代品,我可能会考虑少量参与一点。但这种情况极少。
老基金更省心: 大部分时候,我还是倾向于选择那些运作一段时间、经历过市场牛熊考验、业绩和风格都比较明朗的老基金。虽然可能买入价比首发高,但确定性也高多,买着心里踏实。
我个人的实践感受是,追新基金这事儿,听着热闹,实际操作起来不确定性挺大的,特别是那个建仓期,挺熬人。对于咱们普通投资者,尤其是刚接触基金的朋友,我觉得还是稳妥点选择那些有历史业绩参考的老基金,可能更省心一些。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投资这事儿还得结合你自己的情况来判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