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2020年那会儿,市场挺热闹的,我就寻思着看看那年头哪个基金跑得最猛。也不是说就想立马跟着买,主要是好奇,也算是给自己积累点经验,看看人家是咋搞的。
我记得我当时是先在手机上几个常用的财经APP里瞎翻,找那种年度排名榜单。那时候信息也多也杂,各种榜单一堆。我就专门找那种股票型或者混合型的基金排名,因为感觉这种可能波动大,更容易出“黑马”。
翻半天,好家伙,看到一个名字老是排第一,好像是叫什么“农银汇理新能源主题”,具体的全称可能记不太清,反正关键词是“农银”和“新能源”。那个收益率,我到现在还模模糊糊有点印象,贼高,好像是百分之一百六十几,简直。当时我就想,这得是买啥,能这么涨?
然后我就点进去仔细瞅瞅。先看看基金经理,叫赵诣,那时候一下子就火,好多文章都在说他。我就顺手搜搜这个人的信息,看看他以前管的基金怎么样,投资风格是啥样的。感觉还挺专注的,就喜欢搞新能源这块。
接着我就开始扒拉这基金的持仓。基金季报、年报那时候应该也出来,我就去翻。一看持仓,嚯,果然,前十大重仓股基本都是清一色的新能源产业链的公司,什么锂电池、光伏之类的。这思路倒是挺清晰的,就是赌这个赛道。
我又想,光看这一个也不行,得对比着看。我就去找那年其他一些涨得不错的基金,比如有些消费类的,医药类的,还有些搞科技的。发现2020年确实有几个大风口,新能源算是最靓的仔。但其他的,像白酒,那会儿也猛得不行,有些重仓白酒的基金也赚不少。
我还特意去看看这基金的规模变化。你想,业绩这么肯定很多人冲进去买。我看一下,规模确实涨得很快,这对我来说算是个警惕信号。规模大,基金经理操作起来可能就没那么灵活,而且高位接盘的人也多,后面的压力就大。
当时我也琢磨过要不要跟着买点。看到那个收益率,谁心里不痒痒?但是比较胆小,或者说比较谨慎。我就想,这都涨上天,而且风口这东西,谁知道能持续多久?万一我一进去就回调,那不就站山顶上?而且它这个持仓太集中,风险也大。
我当时就是研究一通,把这个基金怎么涨起来的逻辑,基金经理的风格,持仓的特点都摸个大概。决定还是看看就好,没真金白银地往里冲。我觉得这种冠军基金,看看它的操作,解下市场热点,学习一下思路就行,真要买,还是得结合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对未来的判断。
这整个过程下来,就是从好奇出发,然后动手去查排名、看基金、扒持仓、解经理、做对比、自己分析判断。虽然没买,但感觉这个过程本身就挺有收获的,至少对市场,对基金投资又多点认识。以后再看到类似的“明星”,心里就有数多,不会脑袋一热就冲进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