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每年存一万”的保险,我自个儿就亲身经历过一回,跟大家唠唠这事儿。
那会儿是几年前了,手头攒了点小钱,就想着怎么存起来能稍微多点利息,比放银行活期强点就行。刚好有一次去家附近的银行办业务,等叫号的时候,旁边有个穿着挺正式、看起来像经理的人就凑过来跟我聊天。
他先是问我有什么理财需求,然后就特别热情地给我推荐了一个“好产品”。他说:“哥,我们这儿有个特别好的计划,每年你就存一万块钱,连续存个五年或者十年,到时候不仅本金能拿回来,还有挺高的收益,比你放银行定期强多了,还带点保障功能。”
听着是挺美的,每年一万,压力不大,还能有高收益,谁不心动?我当时确实有点被他说动了,觉得这好像是个不错的存钱方式。
但有个习惯,就是事关钱的事儿,总得多问几句,不能别人说啥就是我就问他:“你说的这个到底是是存款吗?” 他笑了笑,说:“这是一款理财型的保险,既能理财增值,又有保险保障,一举两得。”
一听“保险”俩字,我就留了个心眼。我又问:“那我要是中间急用钱,比如存了三年,突然要用钱,能取出来吗?利息怎么算?”
这下他有点支支吾吾了,说:“这个是长期理财计划,最好是坚持存下去,提前取的话……可能会有点本金损失,不太划算。”
这时候我就感觉有点不对劲了。什么理财产品提前取还会损失本金?这不跟银行存款完全两码事嘛我就让他把这个产品的说明书或者合同条款拿给我看看。
他拿来一沓资料,我翻开一看,那字儿小的,密密麻麻的。我就耐着性子找关键信息,主要看这几个地方:
- 产品性质: 清清楚楚写着是某某“两全保险(分红型)”或者“年金保险”。本质就是个保险,不是存款。
- 收益说明: 所谓的“高收益”,分成两块。一小部分是保证的,写在合同里,那个利率低得很。大部分是“预期分红”或者“演示利率”,合同旁边用小字标注着“分红是不保证的,取决于保险公司经营情况”。这不就是画大饼嘛
- 提前支取(退保): 我专门看了“现金价值表”。发现前几年退保,能拿回来的钱比我交的总保费少多了,亏损严重。得交满很多年,比如十几年甚至更久,才可能勉强回本或者略有盈余。
- 缴费期限和领取: 确实是每年交一万,但要交满约定年限(比如5年、10年),然后还要再等很多年才能开始领钱,或者到某个约定年龄才能领。想短期内用钱?门儿都没有。
看完这些,我心里基本就有数了。这玩意儿根本就不是他们嘴里说的那么美好的“存钱”。
我的实践结论就是:
所谓的“每年存一万”的保险,很多时候是利用了大家想存钱又想多赚点的心理。它本质上是个长期保险合同,流动性极差,前几年退保损失很大。所谓的“高收益”大部分是不确定的分红,能不能拿到、拿多少,都是未知数。销售人员为了业绩,往往会模糊保险的本质,强调“存钱”和不确定的“高收益”,弱化甚至不提它的缺点和风险。
从那以后,再有人跟我推荐这类产品,我都会直接问清楚上面那几点:是不是保险?保证收益多少?提前取损失多少?啥时候能拿钱?把这些都掰扯明白了,就不会轻易被忽悠了。咱们普通人挣钱不容易,捂好自己的钱袋子最重要,别被那些听起来很美的“馅饼”给砸晕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