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琢磨了一下那个ETF基金,主要是之前自己瞎捣鼓股票,老感觉抓不住重点,要么追高站岗,要么割肉离场,心里挺不得劲的。听旁边哥们儿说ETF省心,风险也分散点,我就想着,那我也得去搞明白这到底是啥玩意儿,有哪些可以看看。
我就是直接在网上搜,想看看这ETF基金到底都有些嚯,家伙,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那名字一串串的,看得我眼花缭乱。什么沪深300ETF、创业板ETF、科创50ETF,这些是跟大盘指数跑的,好像买的人挺多。
然后还有按行业分的,这就更多了。什么新能源ETF、半导体ETF、医药ETF、消费ETF、银行ETF、券商ETF… 简直了,五花八门,感觉市场上热门的行业,差不多都有对应的ETF。还有些更细分的,比如什么光伏ETF、军工ETF,甚至还有什么养殖ETF,真是把我给看懵了。
后来我是怎么琢磨的?
光看名字不行,我就打开那个炒股的软件,一个个翻。我先把那些指数型的找出来瞅瞅,比如沪深300的,看看它的走势图,再看看它都包含哪些大公司的股票。感觉上,买这种就相当于买了对应指数的一篮子股票,大盘涨它就跟着涨,大盘跌它也跑不了,比较适合我这种不想费劲研究个股的。
接着我又去看那些行业ETF。比如说,我感觉新能源车最近挺火,就去找新能源ETF看看。点进去一看,里面打包的都是跟新能源车相关的公司股票,有做电池的,有做整车的。这样一来,如果看好这个行业,但又不知道具体买哪家公司买这个ETF就等于把行业里主要的几个公司都买了点,省得自己选了。
我还注意到有些ETF带“增强”俩字,好像是说基金经理会稍微调整一下持仓,希望能跑赢指数一点点,不过具体怎么操作咱也不太懂,感觉水有点深。
再后来我还看到有红利ETF,说是专门投那些分红比较多的公司。还有黄金ETF,这个好理解,就是跟黄金价格挂钩的。
整个过程下来,我的实践体会就是:
- 先从最常见的指数ETF入手,比如跟踪沪深300、上证50、创业板指这些的,了解它们是咋回事。
- 然后根据自己对市场的判断或者兴趣,去关注对应的行业ETF或者主题ETF。比如你觉得未来科技股有戏,就多看看科创相关的ETF。
- 看ETF的时候,不光看名字,还得点进去看看它跟踪的是哪个指数,主要持仓有哪些股票,规模大不大,交易活不活跃。这些交易软件里一般都能查到。
我现在也没说完全搞懂所有ETF了,种类实在太多。就是边看边学,先把自己能理解的、感兴趣的几个类型弄明白了。有时候会少买一点点试试水,感受一下它的波动,看看跟自己想的是不是一回事。这玩意儿跟炒股一样,不能急,得慢慢来,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那几款。
我这实践过程就是从一头雾水开始,通过在网上查、在软件里翻、对比不同的ETF,慢慢对它有个大概的了解。知道了有跟踪大盘的,有跟踪行业的,还有投资特定策略(比如红利)的。虽然还没深入研究每个ETF具体好坏,但至少知道有哪些大类,以后再深入就有点方向了。反正这东西选择真不少,还得继续琢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