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我自个儿碰到的一个事儿,就是关于基金分红到底要不要卖掉这个话题。不少朋友可能都遇到过,持有的基金突然公告说要分红了,心里头第一反应可能是“发钱了!”,但紧接着就犯嘀咕:“这分红前,我是不是该把它卖了落袋为安?”
我记得我第一次碰到这情况的时候,也是有点懵。那是我刚开始捣鼓基金没多久,看到持有的一个基金发公告说要分红,每份分多少多少钱。当时我就琢磨,这分红是好事,等于白捡钱?但转念一想,不对,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我就开始犯嘀咕,这钱到底是从哪来的?是不是分红前价格高,分红后价格就下来了?那我提前卖了,是不是就能锁定这个高价,然后等分红完了价格低了再买回来?听起来好像挺有道理。
我的实践探索过程
心里有了这个疑问,我就不能干等着,得自己去弄明白。我这人就这点喜欢刨根问底。
- 第一步:看公告和通知。 我先是仔仔细细把基金公司的那个分红公告又读了好几遍,特别是那些小字说明。公告里会写清楚权益登记日、除息日、分红发放日这些关键时间点。
- 第二步:自己查资料。 光看公告还不够,我当时就上网搜,也翻了翻买基金那会儿平台给的一些基础知识介绍。我就想搞清楚,这“分红”到底是个啥机制。
- 第三步:理解分红的本质。 查了一圈下来,我才慢慢搞明白。原来基金分红,分的并不是什么“额外”的利润,它本质上是把你持有基金净值里的一部分,拿出来还给你。打个比方,就像你有一块值10块钱的蛋糕(基金净值),基金公司说要分红1块钱,他们就把这蛋糕切下来1块钱那么大一块给你(现金分红),你手里剩下的蛋糕就只值9块钱了。或者,他们把这1块钱又给你换成了同样价值的一小块蛋糕(红利再投),你手里的蛋糕总价值还是10块,只是蛋糕的数量变多了,每一小块稍微便宜了点。
搞清楚原理后的思考
弄明白这个原理后,我就豁然开朗了。原来基金分红本身,并不会让我的总资产增加或减少。它只是把我的钱从一种形式(基金净值)换成了另一种形式(现金或者更多的基金份额)。
那么,“分红前要不要卖”这个问题,答案就清晰多了。
我当时是怎么做的?
想通了这点,我就看了看我自己的情况。我当时买那只基金是打算长期持有的,对它的未来表现还是比较看好的,而且我手头也不缺那点分红的现金急用。我做了以下几步:
- 检查分红方式设置: 我登录了我的基金账户,找到了那只基金,看了看我的分红方式设置。大部分平台默认是“红利再投”。我确认了一下,就是这个设置,没去改成“现金分红”。因为我想让收益继续滚下去,用分红的钱在相对低一点的净值买入更多份额,这样长期来看可能有复利效果。
- 决定不卖出: 既然分红不会让我的总资产缩水,而且我还看好这只基金,那我干嘛要卖?卖掉不仅可能错过后面的上涨,还得考虑赎回费,如果持有时间短,赎回费还不低。我决定按兵不动,继续持有。
- 观察后续: 到了除息日那天,我特意去看了下基金净值,果然,净值比前一天跌了,跌的幅度差不多就是每份分红的金额。然后过了几天,分红发放日之后,我账户里的基金份额确实增加了,总资产跟分红前比,基本没啥大变化(会受当天市场波动影响)。
我的结论与记录
通过这回实践,我得出的个人结论就是:基金要分红了,一般情况下没必要特意去卖掉。
分红本身就是一个中性的动作,它只是基金管理人分配收益的一种方式,并不会直接创造额外的价值,也不会让你的钱变少。决定你是否要卖出一只基金的,应该是你对这只基金未来表现的判断、你自己的投资目标和资金需求,而不是“分红”这个行为本身。
如果你确实急需用钱,或者你觉得这只基金后续不行了,想换别的,那选择现金分红或者在分红前卖掉,都是你个人的投资决策,这跟分红这件事本身关系就不大了。
对我来说,那次经历之后,再碰到基金分红,我就淡定多了。看看分红方式是不是我想要的“红利再投”,然后就该干嘛干嘛主要还是关注基金本身的表现和市场情况。这算是我自己摸索出来的一点小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有点帮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