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债和信托哪个安全?选错可能亏钱,教你如何分辨!

二八财经

得,今天咱们聊聊城投债和信托这俩玩意儿,哪个更靠谱。这事儿,我当初也着实费了番脑筋,毕竟手里的俩钱儿,搁谁都想找个安稳又能有点小赚的地儿。

我当初是怎么琢磨这事的?

那还是前两年,手里攒了点闲钱,放银行,那利息实在不够看。就寻思着找点别的路子。听人说城投债稳当,收益也还行;又有人推荐信托,说收益高。耳朵根子软,但也怕踩坑,就自己开始瞎琢磨,到处打听。

先说城投债。

我一开始对这“城投”俩字挺有好感的,感觉沾着“城”字,背后总有点政府的影子?就去网上搜,找资料看。大体上明白了,就是地方政府为了搞建设,比如修路、盖公园啥的,通过他们控制的那些城投公司发的债。理论上,有政府信用背书,应该差不到哪儿去。

我还特地找了个在银行上班的朋友打听。他说,城投债的风险相对是低的,尤其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一般问题不大。但是,他也提醒我,不能闭着眼睛买。得看看发债的这个地方财政状况怎么样,负债高不高。万一地方财政吃紧,那也不是百分百保险。而且收益率,也就比银行理财高那么一点点,特别优质的,抢都抢不到。

我听完,心里就有个数了:城投债,像是个“慢工出细活”的主儿,图个稳,但别指望发大财。

然后是信托。

这玩意儿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高大上”,收益率确实晃眼,比城投债能高出一截。我又开始做功课。发现信托这水可就深了去了。信托公司把大家的钱募集起来,投到各种项目里去,房地产、工商企业、证券市场,啥都有。

我一看那合同,好家伙,厚厚的一本,各种专业词儿,看得我一个头两个大。关键是,你很难完全搞清楚你这钱具体投到哪个旮旯胡同里去了,底层资产到底是透明度有时候确实不高。虽然信托公司会说有各种风控措施,什么抵押、担保,但万一项目黄了,或者融资方赖账,那也不是闹着玩的。

我还记得当时看中一个投向某某基础设施建设的信托,收益率挺吸引人。我专门去查那个项目的背景,又咨询了几个稍微懂行的朋友。有个朋友就跟我说,信托产品确实可能带来高收益,但你得有火眼金睛,能识别出真正的好项目,还得承担万一出事的风险。他说,有些信托,看着光鲜,背后可能藏着不少猫腻。

我的实践和体会

这么一圈了解下来,我心里也犯嘀咕。城投债,稳是稳点,但收益也就那样,跟通胀赛跑都费劲。信托,收益诱人,但总感觉心里不踏实,万一踩雷了,那可真是血本无归。

后来我是怎么选的?我两个都小小的尝试过一点,但更多的是一种观察和学习的心态。

  • 对于城投债,我选择了一些经济百强县或者省会城市的平台发的债,期限也选短一些的,这样心里踏实点。收益不高,但至少晚上睡得着觉。
  • 对于信托,我当时是特别谨慎,只敢拿很少一部分钱,去试那些政信类的,就是资金投向地方政府平台项目的。感觉这类信托,虽然本质上也是信托,但好歹资金用途相对清晰一些,有点像“高配版”的城投债。但即便是这样,我也会反复看它的交易结构、担保措施,查融资方和担保方的背景。

我得出的结论是啥?

没有绝对安全的投资品,只有相对更适合自己的风险偏好和认知能力的产品。

你要是特别保守,一点风险都不想承担,那可能还是老老实实存银行或者买国债更合适。

如果你能接受一定的风险,追求比银行高一点的收益,那城投债,尤其是一些优质区域的城投债,可以考虑。但前提是你得做功课,别听人家一忽悠就买,得自己去查发债主体的信用情况,地方财政实力。

至于信托,你要是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强,对某些行业或者项目有深入的了解,或者有特别靠谱的渠道能拿到好项目,那或许能博取高收益。但对于咱们普通人来说,信托的门槛和风险,我觉得还是偏高的。信息不对称太严重了,一不小心就可能成了接盘侠。

总之一句话,投资这事儿,多学习,多比较,别盲从。安全这东西,一部分是产品本身的属性,更重要的一部分在于你自己的认知和把控。我现在的体会就是,不熟不做,不懂不碰。把钱袋子看紧点,总没错。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