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个“广发内需”,我可得好好说道说道我这实践的过程。
起初的念头
最早,大概是去年什么时候,具体日子记不清了。那会儿手头稍微攒了点小钱,不多,就是工资结余加上平时省吃俭用下来的。放银行,利息低得可怜,感觉钱在缩水。我就琢磨着,得找个什么法子让钱能自己生点钱出来,哪怕不多也行,至少跑赢通胀?那时候不是老听新闻说“扩大内需”、“国内大循环”啥的嘛我就寻思着,跟着国家政策走,投点跟“内需”相关的,应该错不了。
寻寻觅觅与初步了解
然后我就开始在各种理财APP上瞎转悠,看来看去,眼睛都花了。突然有一天,就刷到了这个“广发内需增长混合A”,代码好像是270022。“内需增长”这几个字,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我想,这不就是我想要的嘛名字听着就靠谱,广发也是个大公司,应该不会太坑。
我就点了进去,看了看它的介绍。说是混合型基金,能投股票也能投债券,比较灵活。还看到说基金经理叫王明旭,介绍说经验还挺丰富的,在成长股和价值股上都有两把刷子。当时觉得,专业人士打理,总比我自己瞎买股票强。虽然资料里也提到什么“波动情况处于同类型基金中等水平”、“风险中等”,但我寻思着,投资嘛哪有没风险的,中等风险我可以接受。
动手实践:买入与初期观察
下定决心后,我就在APP上操作了。先是开了户,绑了卡,然后就试探性地买了一部分。不多,也就几千块钱,想着先试试水。买完之后,头几天还挺兴奋的,天天都打开APP瞅两眼,看看净值有没有涨。一开始那段时间,好像还行,有涨有跌,但总体略微向上,心里还美滋滋的,觉得自己的选择没错。
我还特地去翻了翻它以前的报告,看到有些资料说它2024年全年利润还挺可观的,这让我更有信心了点。虽然也看到说它2024年第四季度利润是负的,但我想,短期波动正常嘛不能只看一时。
过程中的波折与心态变化
好景不长,大概是今年开年之后,市场整体就不太行,这个“广发内需”也跟着晃悠。尤其是到了最近这几个月,我眼瞅着那个净值,往下掉得有点厉害。比如有段时间,我看新闻资讯说它近3个月收益是负的百分之八点多,今年以来也是负的。那段时间,我心里就开始打鼓了,有点慌。
我记得有一次看到个消息,说是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出来了,基金份额倒是涨了不少,但净值却下滑了。我就纳闷了,这人多了,钱怎么还变少了?后来自己琢磨,可能是买的人多了,但基金经理没把这些新增的钱投或者市场环境确实不拖累了业绩。
那段时间,我真的是天天看,心情跟着净值七上八下的。从一开始的兴奋,到后来的焦虑,再到后面有点麻木了。有时候亏得多一点,就安慰自己:“没事,长期投资,要稳住!”但心里还是有点不踏实。
当下的记录与反思
最近我又看了看,净值好像在一块五毛八附近晃荡,近一周收益马马虎虎,稍微涨了点,但整体看还是亏着的。现在的心态嘛比之前平稳多了。钱不多,就当是交学费了,体验了一把什么叫“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我现在的操作就是:先放着,不看了,眼不见心不烦。割肉,不甘心;加仓,又有点怕,万一继续跌?所以就选择了“躺平”。
通过这回实践,我算是明白了:
- 第一,不能光看名字。“内需”听着但具体到投资标的,还是得看基金经理的实际操作和市场大环境。
- 第二,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以前赚再多,也不能保证以后一直赚。
- 第三,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可能比想象中要低。以前总觉得自己能接受中等风险,真亏起来了,还是会肉疼。
这回投资“广发内需”的实践,虽然目前看是亏损的,但也算是一次宝贵的经验。以后再做投资决策,我肯定会更谨慎,多方了解,不会再这么“想当然”了。希望后面它能争气点,涨回来一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