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同方国芯,我这儿还真有点儿实践经验能说道说道。不是说我买了它家多少股票发了财,那都是虚的。我是实打实地因为一些事儿,去扒拉过它。
最初的接触:银行卡升级潮
最早注意到它,是因为银行卡。大概是几年前,各大银行不都催着咱们把手里的磁条卡换成芯片卡嘛我当时还挺纳闷,这小小的卡片,换来换去有啥名堂?我这人就这点不好奇心重,非得弄明白。
于是我就上网查,这一查不要紧,原来里头的芯片技术含量还不低。你想,涉及到钱的事儿,安全肯定是第一位的。那时候我就了解到,国内能搞这种安全芯片的,掰着手指头都能数过来,同方国芯(那时候还叫这名儿,后来好像有变动,但核心业务还在)就是其中一个挺重要的角色。他们下面有个叫同方微电子的公司,专门干这个智能卡芯片的,像咱们的身份证、社保卡,银行卡,很多里面都有他们的技术。那时候我就琢磨,这公司有点东西,不是简单搞搞代工就完事儿的。
深入了解:不止于民用
因为工作上的一些原因,我需要了解一些国内半导体行业的情况。这时候,同方国芯又一次进入了我的视野。我发现,这家公司不单单是做咱们日常用的这些民用芯片,它在一些更“高大上”的领域也有布局。
关键点来了,他们旗下还有个叫国微电子的,这家伙可就厉害了,主要搞的是特种集成电路。啥叫特种?说白了,就是用在一些特殊地方的,比如军工、航空航天这些。你想想,这些领域对芯片的要求得多高?稳定性、可靠性、保密性,哪一样都不能含糊。我看到资料说,他们在这块投入老鼻子钱了,研发费用都是以亿为单位计算的,还承担了不少国家那种“核高基”(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的重大专项。这可不是一般小厂能玩得转的。
那时候我就想,这路子走得挺对。一方面,民用市场能带来稳定的现金流,比如换卡潮那会儿,肯定赚了不少。另一方面,特种领域有国家政策扶持,而且技术壁垒高,一旦做起来,那就是“护城河”。而且那会儿不也天天喊着“国产替代”、“自主可控”嘛尤其是在军工电子这块,用自家的东西肯定是趋势。以前可能很多高端芯片得靠进口,现在国家肯定希望把这块掌握在自己手里。
我的实践过程:从资料到观察
你们可能好奇我咋知道这些的,难道我是内部人士?哈哈,哪能。我就是个爱琢磨的普通人。
我的实践过程挺笨的:
- 第一步,翻财报和公告。 这是最直接的,虽然枯燥,但里面信息量大。比如营收构成,主要子公司业务,研发投入,都能看个大概。
- 第二步,看行业研究报告。 有些券商会出一些行业分析,能帮你了解整个产业链的情况,以及公司在行业里的地位。
- 第三步,关注新闻和互动平台。 比如我记得有段时间,新闻说咱们的电子护照芯片要用国产的,同方国芯就在积极推这事儿。这种信息就能让你知道公司未来的增长点可能在哪。
- 第四步,也是最重要的,结合生活观察。 就像我前面说的银行卡升级,这就是最直观的感受。平时多留意身边发生的事儿,很多都跟这些上市公司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那会儿还特意留意过,比如一些军工展会的新闻,虽然不会直接点名用了谁家的芯片,但字里行间也能分析出一些趋势。感觉就像拼图一样,一点一点把信息凑起来,慢慢就对这家公司有了个立体的认识。
总结一下
从我个人的实践来看,同方国芯这家公司,它既有咱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用产品基础(比如智能卡芯片),又有国家战略层面支持的特种芯片业务。这种两条腿走路的模式,在当时看还是挺有远见的。特别是那时候强调信息安全和国产化,它在特种存储器、微处理器这些领域都有布局,感觉是踩在了时代的鼓点上。
我这都是基于我当时的观察和实践记录,市场是不断变化的,技术也在发展。但回过头看,当初花时间去研究这些,对自己理解一个行业,理解一家公司,还是挺有帮助的。至少下次别人再提到这些名词,咱心里有点谱,不是两眼一抹黑不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