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二的事儿让我彻底改了主意
本来在盯盘看半导体,手指一滑买了支垃圾股,手续费扣得我肉疼。收盘坐沙发上琢磨:老这么凭感觉买卖哪行,听说科创50ETF稳当点?打开软件一搜懵了,光带“科创50”字眼的ETF就有五六只!名字长得都差不多,这玩意儿咋挑?
第一步:先别急着点购买
我硬是憋住没下单,转头开了个空白文档。挨个把代码输进去对比,这才发现猫腻:有的管理费每年收0.5%,有的只要0.15%!按我打算投的十万块算,每年光手续费能差出三百多斤排骨钱。马上做了张表,把能扒到的费率全填进去。
第二步:追着指数跑得紧不紧
想起去年买黄金ETF的教训——当时那只基总比金价慢半拍。这回我专门扒了基金年报,看它们“跟踪误差”那个数。好家伙,某只宣传做得响的基金,误差居然是别家的两倍!直接拿红笔在表上画了个大叉。
第三步:试试水能不能立刻变现
上周五特意挑了下午两点半搞测试。挂单买其中三只,结果有只基等了二十分钟才成交,撤单时候手心都出汗了。另外两只倒是一秒成交,这种急用钱时才能看出真本事。
第四步:翻老底看靠不靠谱
周末蹲电脑前查基金公司背景。某家小公司规模才排行业三十多名,旗下基金清盘了好几只。隔壁老王在券商干过,电话里直说:“选头部那两家,咱老百姓钱经不起折腾”。
第五步:拿真金白银试手感
周一起了个大早,先每只买一百块体验流程。买完就在软件上模拟卖出,发现:
- A基金赎回界面藏得深,得点三次才找到
- B基金赎回按钮居然是灰色的!客服说必须持仓满七天
- C基倒简单,两步搞定赎回到账
现在知道怎么下筷子了
折腾到昨天终于整明白:管你宣传页做得再花哨,盯着管理费、跟踪准头、成交速度、公司底子、操作顺手这五个硬标准就行。今早豆浆还没喝完,已经按这个标准买好了。买完心里踏实多了——至少不会因为选错基,半夜爬起来删交易软件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