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点实在的,就说说我自个儿折腾ETF基金那些破事儿。刚开始,压根不懂啥叫ETF,光看见APP首页天天给我推“躺赚指数”“一篮子股票”,寻思这玩意儿肯定比个股省心。
第一步:APP里瞎点直接踩坑
我上来就犯傻,直接打开券商APP,看见首页推荐个“XX军工ETF”,那曲线噌噌往上飚,红彤彤一片晃眼。脑袋一热就点了买入,金额输得倍儿利索。结果?买完第三天开始咣咣往下掉,绿得我脸都发青。后来才琢磨明白,当时军工板块正好炒到山顶上了,我成了光荣的接盘侠。
第二步:搞清买的是个什么玩意儿
这回学乖了,买了基金先戳开详情页死磕。不看不知道,原来ETF还分那么多门道:有些专门买一箩筐银行股,有些就盯着科技巨头薅,还有些更离谱,搞石油黄金这些虚头巴脑的。我那个军工ETF,打开一看持仓,满屏都是飞机大炮造船厂,整个一军火库,板块一哆嗦它先趴窝。
第三步:被“便宜”俩字忽悠瘸了
有天刷帖子,看见有人吹“费率低到忽略不计才是王道”,立马精神了。专门去基金档案里扒拉管理费托管费。好家伙,真给我找到一个管理费0.15%的,比人家0.5%的便宜一大截,感觉捡到宝。结果买完发现成交量低得吓人,想卖的时候挂单半天没人接盘,价格还比净值低一截,里外里亏得比省下的管理费多多了。
第四步:终于看懂三个破数字
被成交量坑惨了,开始盯着盘面看:
- 买一卖一中间那缝儿(溢价率):现在绝不碰价差超过0.3%的,不然买贵卖贱冤大头
- 屏幕下面滚动的那串红绿数字(成交量):日成交没个几千万的我直接划走,玩不起
- 净值旁边小字(跟踪误差):差太多的一律当骗子处理,跟踪个指数都跑偏还玩啥
第五步:硬货技巧总结
折腾了大半年,钱没挣多少,教训攒了一箩筐,挑七条最管用的:
1. 别当行业赌徒——科技涨疯了也别All in,谁知道明天是不是AI变龟孙,宽基指数(比如沪深300)更稳当
2. 规模是护身符——规模小的基金说死就死,10亿以下的我看都不看
3. 费率省到骨子里——同样是沪深300,管理费0.15%和0.5%的差出顿火锅钱,长期下来肉疼
4. 溢价是毒药——那些比实际净值贵一截的,谁爱买谁买,我宁可错过
6. 分散买别扎堆——A股美股港股各扔点钱,东边不亮西边亮
7. 拿住了别乱动——手续费扣得人心碎,没大波动就躺平装死
现在买ETF,我先翻它的“底裤”(基金档案),再看看成交活不活(流动性),瞄一眼价格实不实在(折溢价)。吃过大亏才懂,挑基金跟菜市场挑土豆一个理——得扒开泥看清楚,光瞅个亮皮儿准上当。 这七个土法子,起码能让你少赔两顿火锅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