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上午我打开电脑,看着公司新定的业绩目标发愁——海格通信这种大客户该怎么切入?琢磨半天决定把整个摸索过程记下来。
一、从零开始的蹚路阶段
第一步先去他们官网翻了个底朝天。在投资者关系栏目里扒拉出年报,盯着"主要供应商"那段反复看,结果全是代号的A公司B公司,跟解谜游戏似的。转头又搜行业展会信息,发现他们明年要参加航天装备展,立马掏出手机订了门票。
- 踩坑记录:官网客服电话打了三次,接线员永远说"帮您转接",直接忙音
- 意外收获:在行业论坛扒到个前年离职的销售,私聊请他喝了顿酒
二、死磕联系渠道的日子
用领英筛出七个带采购标签的员工,模板化合作邀约发了三轮。等了一星期就两个已读,回复全是冷冰冰的"请走招标流程"。急得我直接杀到他们广州总部,结果门卫递出来张表:"拜访先填这个"。
转折点发生在上周三。展会蹲点时撞见个别着"海格研发部"工牌的大哥,看他被雨淋成落汤鸡,顺手塞了把备用伞。两人躲雨时聊开才发现,他们某个细分模块刚好卡在我们技术强项上。
三、闯关级的合作推进
第三天收到研发部的内推邮件,终于拿到正经联系人。按对方要求准备材料时差点崩溃:
- 测试报告要国家二级实验室盖章
- 三年财务报表得会计所重新审计
- 保密协议厚得能当砖头使
最离谱的是供应链审核环节,两个穿西装的小伙子突然跑到我们车间,举着相机对消防栓拍了半小时。好不容易走完流程,等合同那周天天做噩梦,梦到他们跟别家签了。
四、血泪换来的避坑指南
上周合同章终于盖下来,复盘时发现关键三点:
- 找对人比广撒网重要——研发比采购更容易撬动需求
- 备好所有资质再敲门——大厂流程卡死绝不后补
- 做好六个月持久战准备——从接触到签约整整189天
现在每次经过总部大楼,门卫都笑着招呼:"又来送材料?"你看,连保安都记住我了。这种单子急不得,就跟煲老火汤似的,火候不到就是清汤寡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