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刷手机看见今年股票涨幅榜,一堆不认识的股票名字涨得跟坐火箭似的,心里直痒痒。我这炒股小白盯着排行榜干瞪眼,光看数字根本看不出门道,心一横决定自己动手研究。
第一步:傻乎乎直接看排名
我直接点开那个写着“涨幅最大排行榜”的网页,嚯,第一名翻了快五倍!名字压根没听过,后缀带个“新材”,瞅着像搞材料的?不管了先兴奋截图,心想着要是早点买岂不是发了?结果点进详情一看,傻眼了。成交量小得可怜,一天成交金额才几百万,这种票别说买了,怕是买进去容易,砸手里就彻底出不来了!
第二步:学人家看为啥涨
吃了亏就开始认真了。我挑了个排前三、成交量还不错的股票,开始“刨根问底”。点进公司公告栏,好家伙,公告快翻到去年底了。发现去年这时候公司还挂着ST!原来是个快退市的主儿,后来不知道咋地保住了壳。再往前翻,去年底发布了个收购公告,说搞了个热门小公司,题材挺时髦。但这收购金额...小几千万,感觉就是“意思意思”?这时候我突然回过味,“借题材讲故事”这词儿蹦进脑子里。
第三步:盯大佬跑没跑
心里没底,想看看大资金怎么看这票。翻到“资金流向”那栏,盯着主力资金线看了半天。好家伙,最近一个月那线跟心电图病危了似的,一路往下溜,偶尔诈尸弹一下接着又往下出溜。成交明细里大单卖得比买的多。再看看股东人数变化,好嘛几个月功夫涨了好几倍。这说明筹码都散给小散们了呗!大佬们怕是早撒丫子跑路了,留散户们在山顶站岗吹风。
第四步:硬着头皮再验证
不服气,又挑了排行榜上另外两个看着顺眼点的“龙头股”,重复上面那套流程。结果发现:
- 公司A:行业老大地位稳当,涨价原因清清楚楚,原料价格涨了产品跟着涨,同行也涨,逻辑说得通。
- 公司B:沾了点时髦概念的光,蹭得贼溜,但资金还在里面折腾没跑光,股价高位荡秋千。
一个靠“硬道理”,一个靠“蹭热度”,但比开头那个纯讲故事的强多了。
搞明白的干货
折腾一上午,烟抽掉半包,好歹摸着点门道:
- 别光看数字! 暴涨几倍很可能是个大坑。尤其是那些名字怪、带“题材”字眼的。
- 先查“出身”:有没有带过ST的帽子?为啥暴涨?是炒概念还是真业绩?成交量要是小得像蚊子腿,直接划走别看了。
- 盯死“大户”动向:主力资金线要是长期往下溜、大单净流出、股东人数几个月翻倍...危险信号!大户在散货,站山顶的就是你。
- 看资金在不在:高位震荡但主力资金没持续大举跑路,说明还在玩;如果都跑光了,剩下多半是散户互砍。
- 逻辑比概念实在:真靠业绩、产品涨价或者行业大趋势撑起来的,虽然涨得可能没那么猛,但心里踏实点。
总结就一句话:涨幅榜不是淘金名单,没点准备直接冲进去,很大可能是给老鸟们当接盘侠。瞎激动之前,先把上面那几条过一遍筛子再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