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打开手机就看见大盘绿油油的,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赶紧点开自己的基金账户,好家伙,我那个汇添富新能源车基金又跌了快三个点,整个账号缩水程度跟超市打折的蔫儿菜似的。
我当时的反应
看见红数字变绿,而且发霉的绿毛那种绿,第一反应就是手痒想点“卖出”。这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看着它一天天缩水,谁不慌?我就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在屋里转了两圈,琢磨着是不是赶紧跑路算了,起码能少亏点。
但又有点轴。之前好几次就是忍不住卖了,结果刚卖完人家就蹭蹭涨,气得我晚饭都多吃了一碗。这回我就跟自己说:“别急别急,先搞清楚为啥跌,再看看有啥信号没有。”
我找信号的过程
我干了个笨活儿:把这基金的详情页上上下下扒拉了好几遍。以前光盯着涨跌幅看,这回我把眼神挪开了点。
- 重点看了它最近一个月、三个月、半年的走势,不是光看它自己跌了多少,而是比着旁边大A股整体行情看。你猜怎么着?我发现这货虽然最近拉胯,但过去半年跟大盘比起来,好像跌的也没那么惨绝人寰?就是慢悠悠往下出溜那种。
- 然后我贼拉认真地去翻了基金公司发布的最新报告。天书!全是“配置”、“估值”、“景气度”这些词儿,看得我眼皮打架。但我强迫自己在一堆字儿里找关键信息:基金经理对这个新能源车板块还看好不看费老大劲,终于在某个小角落看到一句类似“长期逻辑未变”的车轱辘话。虽然含糊,但至少没说要跑路。
- 我又不死心,想起之前听人提过一嘴什么“机构资金”。我就打开了基金持有人的那一栏数字。重点瞄了瞄里面“机构持有比例”最近有没有大变化。要是机构都跑光了,那我也别傻乎乎扛着了。对着历史数据来回比,三个月前机构占20%,现在看还是19%多点,小波动,没出现集体大逃亡的踩踏现场。
我是这么做的
看完这些,我心里稍微有点底了。最关键的信号就是,大佬们(机构)还没大规模撤退,基金经理也还没在报告里唱衰。说明这板块可能还没凉透?至少不像我想的那么快完蛋。
我这心里打架打得天昏地暗。一边是账户绿油油看着就烦,另一边又觉得现在割肉,万一它后面又起来,我岂不是冤大头?想想之前冲动卖飞的惨痛教训,我那个心疼。
我狠狠心做了个折中的决定:先不卖了!但是!我也不往里面加钱了! 就把它晾在那儿,让它自生自灭一段时间看看。这叫以不变应万变。我给自己定了个观察期,比如一个月,如果接下来它还是半死不活,或者机构持仓突然哗掉下来,那我肯定得跑,头都不回那种。
做完这个决定,反而没那么焦虑了。与其瞎折腾被当韭菜割,不如学学乌龟,缩壳里躲一阵子看看风向。是死是活,过段时间再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