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真是被新币汇率折腾得够呛!上周要打笔款给新加坡的朋友,一查汇率吓一跳,5.3几!我记得前阵子还不到5.2,这波动也太大了点?感觉口袋里的钱莫名其妙就缩水了,肉疼得很。以前都是想换就换,现在不行了,得琢磨点招儿应对。我决定这礼拜好好实践一下自己摸索的4个方法,看看效果咋样。
第一步:先搞清楚它为啥波动
以前我根本不管汇率为啥变,反正变就变了呗。但这回不行,不能当冤大头。我就花了一晚上时间,扒拉各种财经新闻和分析(就是手机上那些APP随便刷刷),重点盯着美联储的消息和新加坡本地的经济数据。好家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美国那边加不加息、新加坡那边进出口顺差大小,都能让新币坐“过山车”。知道了“病因”,心里总算有点谱了,不像以前完全抓瞎。
第二步:分批次换汇,不梭哈
这回要换的数额不小,要是傻乎乎地一次性全换了,正好赶上高点,那不得拍大腿?所以这回学乖了,采用“蚂蚁搬家”战术:
- 找了个汇率稍微好一丢丢的下午(大概5.28左右),先换了第一笔急需的30%。
- 剩下的钱,拆成三份,分别定在接下来三天不同的时间段去换。这招儿就是赌它不会一直高,中间总能逮着个稍微低点的坑位。结果还真被我蒙对一回,第二天下午瞅着它跌到5.26,赶紧又换了一份!后面两份虽然又高回去了点,但平均下来,总比一次性在最高点换划算多了。
第三步:订个“提醒闹钟”
以前换汇纯靠随缘想起就看看。这回不行,必须主动出击。我在银行APP和常用的几个汇率查询工具上(名字就不说了,免得被说广告),都设了个目标价位提醒:上限是5.3(超过这个我坚决不换),心理目标是5.25(看到就冲)。没想到这闹钟真有用,有天早上蹲马桶刷手机,突然“叮”一声提醒,跌破5.26了!裤子都差点没提利索就赶紧操作了。这种捡漏的感觉真爽,虽然就省了几十块,但感觉像白捡的!
第四招:硬着头皮用点外币账户
我有个朋友在新加坡工作,他教了我个笨办法但有点道理:把一部分新币就留在新加坡那边账户里不动。这招我之前挺抵触,觉得麻烦,还要管理,万一汇率好了我没及时转回来?但这回实践了,发现对于经常需要花新币的情况(比如交学费、付保险费啥的提前就知道数额的固定支出),特别管用。算好大概的花费,趁着汇率好的时候一次性换足,存那儿。眼不见为净,后面汇率再怎么疯涨暴跌,我这笔钱该付多少就是多少,心里一点也不慌。唯一折腾的是要找那种手续费低的汇款路径,试了几家才搞定。
这一圈操作下来,最大的体会就是:别懒!别怕麻烦!以前那种汇率涨跌都认命的心态太亏了。虽然不可能完全踩中最低点,但这4招下来,这回换汇算平均价,愣是比一次性在波动高点换省下了大几百块!省下来的钱吃两顿火锅不香吗?对付汇率波动,真没什么神丹妙药,就是多点心思、手脚勤快点,这些小技巧用好了,钱包少流血是实实在在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