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刚想歇会儿,朋友突然一个电话甩过来,问我知不知道那些外国公司上市都分啥类型。说他股票亏得肉疼,想研究明白但那些名词看得他头皮发麻。得,我这人就是架不住朋友开口,干脆自己动手捋一遍。
一、动手前的蒙圈阶段
一开始我也两眼一抹黑,只模糊记得美股港股啥的叫法不一样。直接掏出手机搜“外国上市种类”,好家伙,蹦出来的词儿简直眼花缭乱:什么ADR、GDR、红筹股、H股、S股……感觉像掉进了字母汤里。
我这人习惯先记备忘录,赶紧在手机里敲:
- ADR:美国那边的存托凭证?
- GDR:全球存托凭证?跟ADR啥区别?
- H股:中国公司跑去香港上市的?
- 红筹股:注册地在海外,但业务在国内的公司?
- S股:这又是新加坡?
记完一瞅,自己都乐了——这不跟没记一样嘛全是问号。
二、硬着头皮开整
实在没招,我翻出个Excel表格,想着按国家地区分开记总该清楚点。
- 美股:ADR、普通外国公司直发……
- 港股:H股、红筹股、P股?还有普通外国公司?
- 新加坡:S股?记岔了?后来才搞明白是S-chips……
光分国家就给我整晕了,表格里密密麻麻全是字,眼睛差点看瞎。最崩溃的是,写了一半电脑突然黑屏重启,表格没保存!当时真想给自己一巴掌,这笨办法真不行。
三、换个法子重新来
一气之下关了电脑,直接掏出本子和笔,心想手写总不会丢!这回我换个思路,管它哪国上市,先看公司是“谁生的”——也就是注册地在哪儿。
第一刀先劈成两大类:- 中国公司:这又分两拨——
① 土生土长型:直接在老家(中国)注册的;
② 海外马甲型:跑去开曼、百慕大注册个空壳公司,但里子还是中国的。
- 真·外国公司:从注册到运营跟咱没啥关系的“纯老外”。
记到这儿,本子上已经画得乱七八糟。红笔圈个“中国公司”,蓝笔标“纯老外”,中间还用箭头乱指。朋友要是看见我这鬼画符,估计更懵。
四、按上市地再砍一刀
分完祖宗是谁还不够,得看它们在哪个地盘上市。这一砍,又砍出几个典型:
- H股:老家注册的中国公司,跑去香港上市。
- 红筹股:套着海外马甲(注册地在国外),业务在国内,跑去香港上市。
- N股:老家注册的中国公司,勇闯美国上市的(直发模式)。
- ADR:老家的股票寄存在美国银行,换成“代金券”(存托凭证)在美国市场流通。
- S股:不是新加坡!是中国注册公司跑去新加坡上市的,但市场太小后来大家都不咋提了。
写到红筹股的时候,我卡壳了:它和H股到底啥区别?赶紧查笔记——!红筹是穿“洋马甲”去香港,H股是穿着“土棉袄”直接冲香港。
五、按能不能赚钱再理理
朋友最关心的是“这股票凭啥能上市”,所以我按有没有利润又筛了一遍:
- 能赚钱的主儿:比如大多数H股、红筹股,上市时候财报是盈利的。 暂时亏钱的潜力股:这种主要在美国:
- 纽交所:要求严,亏钱公司一般不去
- 纳斯达克:路子野点,允许你暂时亏钱,但未来得有“钱景”(比如生物科技公司烧钱研发阶段也能上)。
这条写出来,感觉对朋友应该有点用——至少知道哪些公司上市时还在烧钱。
六、总结一下我的土味分类法
折腾一天,笔都用秃两根,总算理出个自己能看懂的土法子:
1.看老家(注册地)- 真·中国公司(老家在国内)
- 套壳公司(老家在开曼等避税天堂)
- 纯老外公司(老家业务都在国外)
- 港股上市 → H股(老家国内)、红筹股(老家国外)
- 美股上市 → N股(老家国内)、ADR(存托凭证)
- 上市时就挣钱的公司(多数传统企业)
- 暂时亏钱但讲“未来故事”的公司(美股常见)
- 谁控股(比如VIE架构那些事)
这一页纸被我拍下来发给朋友。十分钟后他回我:“早这么说不就完了!搞那么复杂!” 呵,男人。不过能帮他整明白,今天这功夫也算没白费。下次他要是再问什么“VIE架构”,我非得让他先请顿饭再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