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琢磨猪肉板块的股票咋挑,这事儿,一开始也挺懵圈。就是看着猪肉价忽上忽下的,寻思养猪的公司股价是不是也跟着蹦跶?咱得找找规律。
第一步:先搞清楚都有哪些养猪公司在卖股票
我寻思着,要挑猪肉股,总得先知道市面上都有谁?总不能抓瞎。直接打开电脑,翻遍各种财经平台和股票软件,按关键词搜“生猪养殖”、“猪肉产业”,挨个看主营业务说明。折腾了大半天,总算整理出一份常见的名单,主要就是下面这些:
- 牧原股份:这个大家伙名气大,感觉就是养猪的龙头,到处都能看到它的名字。
- 温氏股份:也是巨头,以前搞黄鸡很厉害,后来养猪规模也特别大。
- 新希望:对,就是那个做饲料起家的希望集团,它不光搞饲料,养猪现在也是重头戏。
- 正邦科技、天邦食品:这两家也排得上号,但看最近的新闻好像波动挺大的。
- 天康生物:听着名字像药厂,人家养猪养鸡搞疫苗一条龙。
- 还有一些做饲料的,像大北农、海大集团啥的,它们也算上游,关系密切。
列出来一看,,原来市场上有头有脸的养猪选手主要就是这些了。把名字记在小本本上,这算是第一步功课完成。
第二步:琢磨怎么从里面挑好的
光知道名字不行,得会挑。我就琢磨了,养猪这活儿看着简单,实际门道多得很。我试着从几个方面下手比较:
想到的是看谁家猪多。养猪嘛肯定是规模越大越有优势?产量高,成本说不定能压下来。看看它们每年的“出栏量”,也就是卖了多少头猪。牧原、温氏出栏量吓人,这规模确实是个硬指标。
得看成本压得低不低。养猪是个精细活,猪吃多少料、长多少肉、生病多不多,都能影响成本。谁能把每斤猪肉的成本控制到最低,谁在猪价低的时候就更抗揍。这点我一直听说牧原成本管得细。
然后,看看它们兜里有没有钱。养猪前期投入大,建猪场、买种猪、备饲料都得花大钱。负债太高的话,万一行业寒冬,资金链一断就麻烦了。得挑那些手里现金流还行的,欠债相对少的。
还有,不能光看养猪!像新希望、海大这些,主业本来是饲料。饲料成本占养猪大头!它们自己搞饲料,相当于卡住了上游,猪周期再惨,饲料总归要有人买。这个上下游关系,我觉得挺重要。
第三步:踩到的坑和发现的行业特点
研究着研究着,就发现养猪股挑起来可不容易,坑不少:
- 一是“猪周期”这个魔咒。猪价跟股价波动太大了!高价的时候大家赚得盆满钵满,股价蹭蹭涨;低价的时候亏得脸都绿了,股价跌得也惨。你很难踩准点。
- 二是那些新闻,动不动就来个“非洲猪瘟”、“产能去化”、“调控收储”……这些词儿真能把人绕晕。每家受影响程度也不同,还得去判断真假虚实。
- 三是每家模式差别还挺大。牧原好像自己啥都干(自繁自养),温氏、新希望跟农户合作的多(公司+农户),这里面成本、管理难度、受猪瘟的影响都不一样,真得一扒到底。
而且这行业感觉挺混乱的。光看饲料这一项,各家采购成本、自给比例、价格传导速度差异就挺大,互相拉扯。有时候看它们的业绩报告,感觉各说各话,统一的数据都难找到,得自己动手拼凑着算。
我的一点想法
整了一圈下来,最大感受就是:没有标准答案。哪个指标都不完美,猪周期就像悬在头上的剑。
我现在的做法是:
- 综合着看:不能只看规模或者只看成本,得像拼图一样,把养殖规模、成本控制、负债情况、饲料配套这些都摆一起,选那些综合实力强、底子厚的。
- 看价格位置:等猪价跌了好一阵,新闻都在唱衰“亏得裤衩都没了”的时候,多留意下龙头或者成本最低那几家,可能相对安全点。
- 持续跟踪:猪价、饲料价、疫情新闻……这些都得多看,了解行业是冷了还是热了。这是个动态活儿。
挑猪肉股真就跟观察猪价一样,得时刻盯着风向,算着成本。你以为找个龙头就能躺着赚钱?难!说到底,这行波动太大,哪来什么统一标准,得多方打听,自己算数据,慢慢建立认知才行。我自己还在摸索,多看看报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