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掰扯掰扯我怎么被那个所谓“中银证券目标价指南”坑了一把,顺便聊聊后来自己琢磨出来的土办法。事儿还得从今年开春说起。
一、被那“权威指南”忽悠瘸了
那天刷手机,瞅见个标题贼唬人的文章,叫什么《中银证券目标价参考指南?权威推荐最佳操作法》,配图金光闪闪的。我心说这靠谱,大机构的东西,赶紧点开看。里头说得天花乱坠,啥“独家模型”、“内部数据支撑”,还列了一串股票代码跟目标价,看得我手直痒痒。
- 照着它推荐的第一支票,闭眼挂了个市价单,生怕买迟了。
- 又挑了支“目标价”翻倍的,一把梭了半个月工资,美滋滋想着躺赚。
二、现实啪啪打脸
买完头几天还美,想着“权威推荐”准没错。结果过了不到一礼拜,这俩票跟商量好似的,咔咔往下掉!那个翻倍股,别说翻倍了,先给我腰斩了三分之一。我赶紧又翻出那篇指南,想找点安慰,结果发现评论区早就骂声一片。有人说那玩意儿“过时八百年了”,有人扒皮说“就是引流骗点击”。当时我肠子都悔青了,真金白银就这么泡水里了。
三、自己动手,瞎鼓捣土法子
亏都亏了,总不能白交学费。我一琢磨,那些“高大上”的模型咱搞不懂,但接地气的笨办法总能用?我就开始瞎捣鼓:
- 翻公告,看最实在的消息:管它财报还是风险提示,一个字一个字抠。不看分析师咋说,就看公司自己报的数。
- 比比“邻居家孩子”:把同行业的票拎出来排排坐,谁家赚得多,谁家欠一屁股债,拿计算器硬算,不比看虚的目标价强?
- 盯死主要矛盾:芯片股就死磕产能和拿没拿到订单,消费股就死守销量和店还开不开门。
- 自己划条“心理线”:比如,亏超过10%绝不硬扛,撒腿就跑;涨了20%就考虑落袋一部分。
四、摸着石头过河,赔少就是赚
用了这土办法俩月,赚大钱?想都别想。手里的票该墨迹还墨迹,但赔钱的速度是真慢下来了!以前信“目标价”,一回调就慌得睡不着。现在自己划了线,该跑就跑,该蹲就蹲,心里反而有底了。虽然也踩过雷,有个票突发利空直接两跌停,但我按线跑得快,总归比全埋里头强。
现在想想,哪有什么“权威操作法”?
赔得肉疼那次,彻底治好了我的“伸手病”。那些封面金光闪闪的“指南”,点进去多半是坑。真正的谱儿,还是得自己一点点用脚踩出来。后来我再看到类似的标题,直接划走。信他们不如信自己记账本上那几行血泪账。钱是你自己的,别让别人的“目标”牵着鼻子走,自己算明白那几毛几分的账,比啥都强。赔了?也别慌,记下来为啥赔,下次绕开这个坑,日子长着。
(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