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琢磨这个资本溢价和股本溢价的时候,突然想起上回开股东会那茬事儿。当时有个新入股的小股东问我:“咱这公司注册资金才100万,我按每股110块进来的,多给那10块钱算”一下给我问懵了,支支吾吾没答上来。回来就较上劲了,非得把这事儿整明白不可。
动手查资料
我先翻出压箱底的《公司财务入门》,结果满篇都是“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这种绕口令。干脆扔了书,直接搜上市公司公告。真叫我逮着个现成的:
- 翻到某科技公司招股书,人家注册资本5000万
- 实际收到股东打款整整1.5亿!
- 财务愣是把多出的1个亿单独记账
这不就是活生生的溢价嘛当时顺手抄起计算器按得啪啪响:实际收的钱(1.5亿)减掉注册资本(5000万),差额刚好1个亿对得上。
自己画账本
拿出空白的记账凭证,假设老张老王合伙开煎饼摊:
- 约定注册资本共20万,各占10万股
- 老王实打实掏了10万现金
- 老张技术入股作价10万
刚把“实收资本”科目写上20万,笔尖突然顿住了——这老张根本没出现金!赶紧查会计准则,才发现这种没多掏钱的压根不算溢价。
关键实验来了
重新设计场景:三个月后煎饼摊火了,新股东小李想入股。
- 注册资本还是20万不变
- 小李愿意掏15万只要10%股份
- 算下来相当于每股多付5块钱
在账本上分成两笔写:
实收资本 记2万(按注册资本比例)
资本公积 记13万(多付的钱塞进这个金库)
看着记账凭证豁然开朗:原来溢价专治这种“后来者多掏钱”的情况!这时候要敢写成“股本溢价”,审计非得笑掉大牙——咱这煎饼摊连股票都没发过。
彻底分清门道
总结出三条铁律:
- 股本溢价是上市公司的特权:人家增发股票时,发行价超过票面1块钱的部分才算这个
- 资本溢价管所有非上市公司:像咱煎饼摊这种,后来股东多给的钱都归这儿
- 根本差别在看有没有发股票:抽屉里放着印股票的铜版纸,才能叫股本溢价
搞明白这事儿后,昨天特意去找那个小股东喝奶茶。摊开记账本跟他比划:“上回你多给的10万,根本进不了股本溢价的门,老老实实在资本公积里蹲着!”俩人对着账本笑出声,这学费交得值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