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市场热到发烫的时候,我盯着沪深300指数直犯嘀咕:估值都飙到近五年90%的高位了,这不就是教科书说的止盈点?脚比脑子快,手指一滑就挂了个卖单。
一盆冷水浇醒的夜晚
刚卖完第三天,指数蹭蹭又涨了5%,群里全在晒收益截图。我蹲电脑前猛灌凉茶,肠子都悔青了。连夜翻出近十年估值数据,横竖睡不着——教科书和牛人经验,怎么到我这儿就翻车?
跟Excel死磕的72小时
- 第一步:扒拉历史
把PE走势图从2015年拉到今年,红色高估值区域标记得跟火龙果似的 - 第二步:手动切片
每次突破估值红线后市场走向,挨个年份做成对比表 - 第三步:发现猫腻
13年、15年、18年三次高估值卖出确实能躲过大跌,但17年和20年高估值区域卖了就踏空30%涨幅
熬到凌晨三点突然拍大腿:关键在60日均线!17年那波估值冲顶时60日线还斜着向上走,20年更是一路45度角狂飙。反观暴跌前的高点,60日线早就平得像条死鱼。
实战验证黄金法则
今年1月初市场又发高烧,这回我憋住没动。先看估值——排位又到85%,再瞄60日线:明明在历史高位,均线居然还翘着头往上冲!果断按住躁动的手,结果硬生生多吃了15%涨幅,等到二月均线拐头才溜。
上周三约了老股民撸串,酒过三巡他还在念叨"高估就得跑"。我默默打开手机相册,那张画着红圈的60日线走势图在烤串烟火里格外亮眼。
现在那帮笑我死扛的哥们,正排队在评论区要Excel模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